“養殖鱘魚成本低、成活率高、品質好,最關鍵的是這里的水質好。”對于為何選擇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洛陽鎮海拔650米以上的獅子石村養魚,徐橋東有著確切答案。
如今徐橋東在這片高海拔區域建起流水養殖池22個,垂釣水域約90000立方水體,養殖1至30年鱘魚12萬尾,每年產魚超過15萬公斤,年產值可達600多萬,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00余戶,戶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他說,養魚池的水是24小時流動的山泉水,水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氧供魚吸收,增加溶氧量,可以增強魚的游動,加強控制水中細菌的滋生,避免魚體得病。養殖場內的水溫常年可保持在7至23°C之間,非常適合鱘魚生長。
談及養育之路,徐橋東說十年前籌劃養魚時,對鱘魚的認知還很有限,流水養殖方式無從借鑒,技術專家更加缺乏,抱著“在山區謀出路”的心態,于2011年開始在老家獅子石村建魚池,次年又從北京引進2萬尾“西伯利亞鱘”魚苗,并且前后4次擴大養殖規模。
在洛陽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徐橋東2019年開始申請一村一品“生態魚養殖”項目。2020年項目獲批,公司獲得省級財政資金80萬,項目單位自籌資金10萬元,用于項目建設。徐橋東水產養殖基地由此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特色產業之一。
由于鱘魚品質好,徐橋東的養殖基地目前已有相對固定的銷售渠道,產出的鱘魚主要銷往珠三角和東南亞等地。在他的示范帶動下,當地政府還根據農戶需求組織開展養殖技術交流、農村電商培訓,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拓寬銷售渠道,保障產量、銷量“雙穩定”。
“可以清蒸、水煮、打邊爐,最好吃的部分在‘龍筋’。”徐橋東說,鱘魚的“龍筋”非常Q彈,深受食客們的喜愛,“臨近寒冬,現在鱘魚供不應求,價格每公斤可以賣到30到50元。”
徐橋東說,粵北地區“山貨”很出名,“水貨”則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何在“水產市場”大做文章,是自己長期思考的問題。他想要闖出一條路來,不僅要打響粵北山區“高端魚”的品牌,還要讓“高端食材”變成平民價格消費的食材——于是將目標瞄準鱘魚籽醬。
西伯利亞鱘是深受食客追捧的豐富營養、低熱量、高蛋白的魚類之一,西伯利亞鱘魚籽醬,更被認為是世界最頂級的魚籽醬之一。徐橋東說,從8年前開始,他每年都會留存1條能產魚籽的鱘魚,如今這8條魚中最大的有25公斤,“再過兩年,就能產出符合市場標準的魚籽,市場價格非常可觀。”
鱘魚養殖周期較長,對產業規劃有諸多限制,對此徐橋東也有清醒認識。他已開始謀劃布局“以短養長”,“接下來,我們準備流轉30畝土地,開發野菜采摘、垂釣等農旅項目,把村民破舊的泥磚房盤活起來,打造成現場民宿和餐飲店,帶動更多農戶致富。”
對于徐橋東的未來規劃,洛陽鎮黨委書記馬振球也表示支持。他表示,當地將充分支持致富帶頭人,在發展產業、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鼓勵更多的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動力、引力,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