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照射在小紀鎮迎新村的蟹塘上,波光粼粼,煥發無限生機。說起迎新村這個寧靜的村莊,一定離不開個“水”字。
迎新村黨總支書記劉粉榮介紹,村子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村現有高效水產養殖面積1362畝。目前,全村集中資源,打造“高產稻米生產、高效水蛭養殖、高質禽蛋生產、高密水產養殖”四大基地。
“我們村的特種水產蝦蟹養殖是村民發家的聚寶盆,‘仙寶牌’特種水產養殖品牌,名聲很響。”劉粉榮說,近兩年,村里又發展了高效水蛭養殖這個新的產業鏈條,成為“特色中的特色”。
走進水蛭養殖場,水蛭養殖大戶仇紅榮正在把曬干的水蛭裝袋打包。“這是今年剩的最后一點,來晚了就看不到了,都賣光啦!”仇紅榮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養殖的是寬體金錢蛭,每年4月育苗,9-10月成熟,不吸血只吃肉,能夠治療中風、高血壓等病癥,是水蛭中藥用價值較高的品種,很是暢銷。
2017年,劉粉榮在電視上看到養殖水蛭致富報道,立馬找到了方向:因地制宜,把“吸血蟲”養成村集體經濟創收的“造血蟲”。說干就干,劉粉榮帶著仇紅榮等養殖大戶,學養水蛭!
走訪外地大戶、請教學者專家、邀請技術人員指導……幾年來,大家的水蛭越養越好,越養越有心得,從一開始的幾畝地發展到60多畝。“傳統水產養殖,村民的收入有限,一畝只賺幾千塊錢,水蛭養殖一畝能賺2萬塊。去年,我們帶動了3戶養殖戶加入。”
如今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要加入到養殖水蛭的隊伍中來,水蛭養殖為村里近百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我在這里打工,也是免費學技術,我也想養水蛭。”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老徐說,迎新村活水多,水質好,養殖水蛭有天然的條件。收獲的活體水蛭,去年市場價每斤120元左右,晾干的每斤1500多元。“除去成本,比種田劃算多了。”
既然“靠水吃水”,在“水”字上就不能馬虎。近年來,迎新村先后對域內的河道進行了全面清淤、沿河清雜等治理工作,并新建一座40米的水韻長廊,呈現了極具里下河水鄉風情的水上捕撈、蝦蟹文化、生產活動景觀,為“水鄉風情觀光游”項目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劉粉榮信心滿滿,他表示,帶領村民們繼續“走水路,念水經,發水財”,不折不扣實現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的目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