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一早,家住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畔的青年養蟹帶頭人顧敏駕船來到湖中的圍網,照看一只只半大不小的大閘蟹。大閘蟹們剛剛結束了第一次蛻殼,正順利地長著個頭。
陽澄湖大閘蟹名揚海內外,更是留下了“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一蟹上桌百味淡”等膾炙人口的名句。2020年5月,農業農村部授予陽澄湖大閘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令其正式升格為“國字號”農產品。
然而,近期蘇州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復,為大閘蟹養殖帶來幾分不定因素。
郁宏生是有著20多年養蟹經驗的老蟹農。他表示:“由于蘇州市對疫情防控有力。目前大閘蟹養殖的人手、飼料都很充足,疫情造成的影響非常輕微。如果今年夏天的天氣適宜大閘蟹生長的話,全年的產量不會有什么波動。”
相較之下,顧敏的顧慮要更多一些。在他的冷庫中,大閘蟹的飼料堆得滿滿當當。顧敏介紹,之前出于防疫的需要,蘇州市封閉了部分高速路口,導致飼料出現了短暫的斷檔。“因此,現在大家都囤了足量的飼料,短時間之內還夠投喂。”
盡管陽澄湖名聲在外,但隨著各地養蟹技術的提升,陽澄湖大閘蟹早已不能“橫行”天下。去年,陽澄湖區域大范圍出現纖毛蟲病,影響了大閘蟹的蛻殼;加之當地部分時期的天氣不適宜大閘蟹生長,導致大閘蟹品質下降,銷量也隨之受到影響。
為此,今年蟹農們進一步提高了養殖標準。顧敏表示,今年蟹苗的個頭比往年偏大一些。在投苗前,蟹塘整體使用了生石灰消毒,以期杜絕病蟲害。
此外,由于陽澄湖大閘蟹成熟較晚,往年往往會錯過中秋節這一銷售黃金期。加之今年中秋節日期較早,更加不適合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為了應對這一情況,蟹農們將以往公母蟹苗混合投放改為部分蟹塘只投母蟹苗。由于母蟹更早成熟,可以提前上市。同時純母蟹的蟹塘也更便于管理及統一規格。
今年,相城全區的大閘蟹養殖面積達3.25萬畝,蟹苗投放量達3000余萬只。為了秋季的收獲,蟹農們正克服種種困難持續努力著。(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