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養殖戶周世良拿起小盆將魚苗勺進包裝袋中。 梁 悅 攝 綠水青山間,春雨綿綿,春風微冷。靈山縣佛子鎮元眼村魚苗養殖戶周世良穿上防水服,跳進蓄水池中,撈出魚苗打包裝等待裝車。周世良介紹,每年這個時候是魚苗生產旺季。 靈山縣氣候溫和、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發展魚苗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全縣年均產淡水魚水花約1000億尾,各種規格魚苗約30億尾,90%暢銷全國各地,年產值約1.5億元,可稱得上是“魚苗之鄉”。 立足優勢——做強特色農業全產業鏈 “要堅定不移做強現代農業,立足靈山特色資源優勢,以工業化思維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培育形成荔枝、茶葉、奶水牛、果苗和魚苗五大特色農業全產業鏈。”靈山縣委書記趙文博說。 發展漁業可以有效豐富居民的“菜籃子”。而發展魚苗產業是漁業發展的基礎。該縣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尤其是農民孵化魚苗技術優勢,把孵化魚苗作為靈山特色產業來抓,推動中國漁業發展。成立靈山縣發展魚苗產業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縣四家班子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確保魚苗產業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推進。 目前,該縣正在整合以佛子鎮為核心,拓展平山、石塘、靈城、三海等鎮(街道),推動全縣魚苗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3年的時間內,打造年產值15億元以上的魚苗產業園區。魚苗產業園計劃投資3億元,第一期已經投入700萬元。 革新技術——探索綠色產業之路 “多年來,全國各地的養殖戶都來我縣學習交流魚苗繁殖技術。”周世良回憶,2013年,為了尋找最理想的魚苗孵化養殖基地,他輾轉廣西各地,選擇在該縣佛子鎮投資200多萬元創建占地5.7公頃的桂東水產孵化養殖場,主要開展四大家魚、桂花魚、禾花魚的養殖孵化。去年養殖場產魚苗100億多尾,銷售產值500多萬元。 “水源和水質是魚苗產業發展的基礎,佛子鎮山泉水非常適宜魚苗孵化繁殖。”談起魚苗,周世良感慨萬千,“在水源水質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我們實驗了上千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終于摸索出新的配方,掌握了人工低溫孵化魚苗技術。而現在全國大部分養殖場在18℃至20℃方可孵化魚苗,但我們在低至13℃也可孵化成功,且入塘成活率較高。” 本地技術不僅在養殖場得到快速應用,還在全縣廣泛推廣。出了元眼村,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就是龍淵村。這里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放眼望去,綠樹郁郁蔥蔥,如一幅生態宜居的畫卷徐徐展開。 “憑借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判斷,龍淵村是我到過最適合培育珍稀土著魚苗的地方。” 靈山縣漁業協會會長黃忠實說,“如今,我們為廣西百色、云南文山、貴州興義等地提供多品種、多批次的珍稀土著魚苗,在全國市場占比較大。” 產業賦能——推進鄉村新業態融合發展 位于該縣靈東水庫大壩底的橋宇水產養殖場,是廣西主要禾花鯉魚苗孵化養殖場。每逢魚苗旺季,養殖場總在凌晨4時起忙著打包魚苗、清點上車,一派繁忙。 “我們養殖場因環境優美和魚苗品質上乘,每年魚苗繁殖生產季節都有大批外地客商慕名而來參觀。”負責人劉海敏自豪地說,現在積極創建水產生態綠色養殖示范基地,魚苗將銷往東北、北京、新疆、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隨著產業鏈的增強,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戶獲得感也隨之增強。目前,全縣魚苗繁育場已發展到80多家,帶動周邊2000多戶10000多人從事魚苗產業,人均養殖魚苗收入3萬多元。 如今,靈山漁業經濟迅猛發展,成品魚年產量達4.5萬噸以上,每年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魚肉加工食品20萬噸以上,確保市場魚食品供應平穩。不僅如此,該縣還大力發展生態魚鄉村旅游產業,以旅游業帶動漁業經濟轉型提升,一年來,該縣共接待游客900多萬人次,旅游總消費近百億元,切實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作者:喻芊宏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