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在溫州瑞安云周街道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倪學權正在操作無人機給自家的幾百畝小龍蝦塘投撒飼料。只見一臺直徑有著成人雙臂展開長度的無人機在蝦塘旁起飛,隨著一陣清風掠過,撒下的飼料顆粒在水面激起一圈圈漣漪……
小龍蝦養殖對勞動力需求大,而隨著農村勞動人口的減少,人工成本逐年上升,養殖戶的成本也水漲船高。倪學權的蝦塘也面臨著請人難、請人貴的問題,“以前養小龍蝦都要靠人工來投喂,像我這300畝的蝦塘需要1個工人背上打藥器,沿著蝦塘,邊走邊撒料,4個多小時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非常辛苦,也很難監管,飼料投放不均勻,很難控制用量,影響養殖效益。”倪學權說。
如何降低養殖成本、提高收益?陷入困境的倪學權,決定去江蘇的大養殖場“取經”。2021年,他來到江蘇的養殖場,發現了無人機這個好東西,回來就立馬采購了。
“現在輕松多了,只要往無人機料箱里填上飼料,然后通過遙控器操作,無人機就自動起飛按照規劃好的航線進行撒料,不到一個小時,300畝的蝦塘全都完成撒料。”倪學權說。
倪學權表示,使用無人機進行養殖,非常精準、高效,而且一年能省下五六萬元的人工費。
除了養蝦,每年下半年,倪學權會將蝦塘的水放干,種植單季水稻。2021年,他生產的瑞香稻蝦米被推薦為“2021浙江好稻米”金獎產品,獲得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頒發的證書。他的養殖基地也成了瑞安市稻漁(蝦)綜合種養省級示范基地。
云周街道和農業部門也時常請倪學權給其他農戶做經驗推廣,他毫不吝嗇,傾囊相授。“養殖也有風險,我時常會憑自己的經驗勸說農戶們,不要一下子擴張規模,一點一點來,從一百畝開始,慢慢壯大。”倪學權說。
倪學權算了一筆賬,近些年,因為養殖技術成熟,產出穩定,他的蝦塘除去所有的成本,一畝能有大約3000元的收入,再加上下半年單季稻一畝能有幾百元的收入,300畝地,一年收入能超百萬元。
一只小龍蝦,養成一個大產業。倪學權希望能將蝦稻連作模式復制開來,未來他打算擴大規模,承包更多的土地,設置好農機用房,進行規模化科技化的種養,走上致富之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