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水資源 做活“水文章” ——務川浞水鎮發展特色水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8/11 10:59:39 來源:務川縣人民政府門戶網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盤活水資源 做活“水文章” ——務川浞水鎮發展特色水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一直在中華鱘基地上班,既有了經濟來源,又能夠照顧老人孩子,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務川自治縣浞水鎮花園村脫貧戶徐紅說,在這里每個月有3000多元,平時還可以種點糧食增加收入。近年來,務川自治縣浞水鎮花園村采取“村集體+企業+農戶+土地”模式,建成中華鱘養殖基地60余畝,56個魚池,其中20個屬于育苗池。據了解,中華鱘基地年產量有100萬斤,產值達300萬元,利益聯結農戶80余戶,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和務工增收,戶均年增收3000余元,解決農戶長期就業3人,人均年收入達45000元,為當地群眾找到致富新路子。“我養殖大閘蟹有些年頭了,現在每年產值有30萬元左右,每年帶動群眾就業100余人次,村頭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為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復興村產業大戶陳菓如是說。花園村和復興村的水產養殖僅僅只是浞水鎮以水養魚、以漁富民、以百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在助推鄉村振興過程中,浞水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地域環境優勢、優質水資源稟賦,立足“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創新性建立“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訂單銷售+垂釣”的水產供銷一體化模式,引進重慶、成都、上海等地15家企業,大力培育生態魚、大閘蟹等特色水產,著力打造一村一特色,實現群眾增收、集體經濟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村里把特色水產與觀光旅游融合發展,拓寬了增收渠道。”樂園村總支書記袁學楊說,樂園村以“訂單+垂釣”的銷售模式,村集體發展生態魚35畝,年產值達5000余斤,帶動20余戶群眾養殖生態魚,共計200余畝,每年吸引1200余人前來觀光、垂釣,走出了一條生態漁業裂變式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