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作為傳統四大家魚之一,花鰱深受消費者喜愛。由它燒制而成的名菜“剁椒魚頭”更成為不少吃貨的最愛。
花鰱是湖泊、水庫的主要水產養殖品種,也常與白鰱等聯合套養來控制池塘的浮游生物數量,對水質起到凈化作用。近年隨著江河禁捕、大水面禁養、網箱拆除,花鰱的總產量存在下滑態勢,導致消費端供不應求,行情較好。據統計,2021年花鰱價格一度漲上12元/斤,堪比特水品種。
黑龍江省宏望飼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宏望飼料”或“宏望”)作為東北地區老牌飼料企業,成立二十多年來在鯉科魚的飼料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積攢了大量經驗,15萬噸銷量僅依靠15個人的團隊便可達成。2016年,公司首創的“花鰱漂浮料”推動花鰱養殖邁向“精養時代”。
2022第五屆中國水產高值飼料發展研討會舉辦前夕,水產前沿采訪了宏望飼料總經理劉君先生,深入了解東北地區花鰱養殖現狀以及公司發展情況。
黑龍江省宏望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劉君
二十多年專注鯉科魚類
15人團隊年銷飼料15萬噸
記者:請您先介紹下公司的發展情況。
劉君:宏望飼料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哈爾濱。秉承“發展生物科技,服務健康生活”的理念,20多年以來,宏望始終堅持鯉科魚類的研究和產品創新,在認知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并將此成果轉化形成特色產品——水產濃縮飼料。
在研發上,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所保持長期緊密的技術合作關系。其中,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將脂肪代謝吸收運轉理論應用與水產飼料配方設計中,解決二齡草魚成活率低的問題,并將東北、華北養殖周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公司還首創“花鰱漂浮飼料”,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610975657.9)。
在運營上,公司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產能支持進行品牌推廣,地域覆蓋面積較廣,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主要鯉科養魚區域都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并堅持以性價比為前導、用戶美譽度為支點,獲得了較高的客戶復購率。此外,公司采取少而精的隊伍建設策略,15萬噸銷量僅依靠15個人的團隊便可達成。
供應直線下降
花鰱養殖進入“精養時代”
記者:雖然黑龍江水域資源豐富,但受限于適宜養殖的時間較短,2020年我們了解到水產料容量僅約5萬噸,東北、華北市場有哪些變化?在現有基礎上,請問貴公司在有哪些增產增值的辦法?
劉君:截至目前,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市場總容量暫無變化,依然以鯉、鯽、草魚等為主要養殖品種,個別有條件的地區轉為泥鰍、柳根魚、叉尾鮰等特水品種,但受市場需求影響,養殖規模始終不大。
花鰱料是公司目前的主推產品之一。為幫助客戶提升養殖效益,2020年以來公司通過養殖基地和個體戶示范帶動,使花鰱套養密度得到提高,魚種從原來的每畝50尾增加到300-400尾,魚苗從200尾增加到1200尾。
記者:提到花鰱,它的養殖是否也有變化?
劉君:近年來,黑龍江省政府一直在推廣花鰱 “塘養湖出”,青花湖、月亮泡、吉林查干湖、遼寧清河水庫等大型水面附近很多養殖戶已經開始精養花鰱,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變化日新月異,越來越多激烈的競爭席卷而來。順應行業發展,我司也率先提出花鰱養殖已經進入“精養時代”。
第五屆中國水產高值飼料發展研討會上,德寧技術總監陳宇航博士將分享《做又便宜又好的草魚配方——德寧草魚配方體系成果匯報》
新品有效提高飼料利用率
為“精養時代”保駕護航
記者:請您解釋下“精養時代”?
劉君:“精養時代”是一種花鰱養殖新模式,主要分為兩種路線:一種是以花鰱為主套養其他魚;另一種是加大花鰱套養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舊模式下花鰱的營養主要來源于池塘的天然餌料。而無論任何品種的魚,想要實現精養必須有充足的餌料供應。因此,這兩種路線都對花鰱養殖的營養保證提出要求。
記者:如何滿足這種需求?
劉君:由大連水產學院劉煥亮、崔和等老師的研究[1]可知,全長7.0~14.0mm左右的鳙苗吞食輪蟲、小型枝角類等浮游動物,全長15.0~28.0mm左右的鰱苗,攝食方式由吞食向濾食轉化,達到30.0mm左右時,攝食方式基本轉為濾食,則應出塘轉為魚種培育階段。
因此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花鰱料分為兩類:一是顆粒飼料,二是粉料。
花鰱在水花期主要為吞食,但對粒徑要求極高,需要小于0.1mm,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微小顆粒飼料能被直接攝食。從現有飼料生產工藝和企業效益兩方面來說,生產出符合要求的花鰱顆粒料都較難實現。所以魚種期的花鰱無法通過投喂顆粒飼料滿足生長需要,而粉料無法保證在水中長時間穩定存在。
基于這樣的問題,宏望飼料從2007年開始研發,2016年研發出新品“漂浮料”,成功解決該問題。具體思路是,通過使飼料入水后自動成團,并在外圍產生一個疏水性保護膜,保證粉團在沒有外力作用下能始終漂浮在水面上。即使被魚攝食或其他外力打破,粉料自身也會再次形成保護膜。
宏望花鰱料的出現解決了傳統飼料利用率較差的問題,充分保障了花鰱精養所需的營養,因此我們說花鰱進入“精養時代”。
記者:效益如何?
劉君:養殖戶對宏望花鰱飼料的表現都頗為滿意。以內蒙古烏蘭浩特察爾森水庫某養殖合作社生產成績舉例,該戶共42個池塘,2022年采用花鰱、白鰱、鯉魚苗套養模式,放養花鰱夏花20000尾、白鰱夏花20000尾、鯉魚夏花7000尾,出塘花鰱苗3000斤、白鰱苗2650斤左右、鯉魚苗1200斤左右,每個池塘純利7000元。
花鰱養殖前景依然廣闊
記者:花鰱近年行情一直較好,原因都有哪些?
劉君:由于長江流域十年禁捕以及越來越多的湖泊“退湖還濕”,養殖面積剛性縮小,花鰱原有的養殖模式就是產量和養殖面積正相關,面積縮小產量一定下降,導致花鰱供應量直線下降。大勢所趨,行情好是必然的結果。
記者:對于今后的市場行情,您如何看待?
劉君:這種魚屬于雅俗共賞的品種,其體內含有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氨基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上至星級酒店,下至日常餐桌,都有花鰱的影子,市場需求量巨大,所以說它的前景非常好。
記者:我們注意到,公司還在江蘇地區布局了水產養殖基地?
劉君:該基地是宏望公司“實現科學無公害的綠色養殖”的養殖理念的示范窗口,主要進行花鰱魚不同密度的套養模式實驗,如鯽草套花鰱、草魚套花鰱、鮰魚套花鰱等。經過親自試驗與總結,基地已經實現了花鰱每畝塘套養成魚200-400尾、畝產1200-1300斤的階段性成果。
市場從不缺乏競爭
“只有干法,沒有目標”
記者:今年來,水產飼料行業競爭加劇,對地方飼料企業造成了較大壓力,宏望如何應對?
劉君:當今社會各個市場從不乏競爭,競爭沒有什么時候是不激烈的,今年難,但我們并沒有覺得難!在經營上,我們堅持性價比第一的原則,無論是在設計產品,還是在采購和配方選用原料上,我們都貫徹這一原則,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貫之”。
記者:綜合看待,作為一家超20年的老牌飼料企業,您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何目標?
劉君:說到目標,我們沒什么具體的目標,“只有干法,沒有目標”。我們認為,只要路對了,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一切順其自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