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消費。
“互聯網技術發展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習慣發生改變,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興起,預制菜產業發展,水產品流通也日益去中心化,曾經作為消費主渠道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也風光不再,面臨著轉型升級。”在日前召開的2022中國水產品大會“水產品消費論壇”上,廣東省廣州黃沙市場交易公司經濟師鄭涵說。業內專家表示,這反映了加速轉變的水產品消費市場對傳統流通渠道產生了沖擊。
近年來,水產品消費形勢持續變化,國內外市場格局悄然改變,國際市場出口受限,而國內市場前景廣闊。與此同時,國內水產品消費呈現出追求便捷化、差異化、品質化的趨勢,推動了水產品行業經營業態和商業模式的重塑。水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充分適應需求端變化,才能在變局中開辟新局,在危機中覓得生機。
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激增
記者在2022中國水產品大會獲悉,由于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全球通脹高企、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不少種類水產品出口遇冷,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市場水產品消費或將整體趨于疲軟。
“去年公司的羅非魚出口還供不應求,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出口量下降。”海南翔泰漁業負責人劉榮杰認為,羅非魚目前主要依靠國外市場,銷量下滑加上飼料成本上漲,一些養殖戶面臨虧損,預計明年養殖量可能會下降。
國際市場疲軟,國內消費市場卻煥發出勃勃生機。首先,由于人口基數大,我國水產品消費體量大,2021年水產品消費量在6800萬噸左右。其次,我國水產品消費增長潛力較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幾年我國水產品消費量處于增長態勢,僅在家庭消費場景下,人均每年水產品消費量就從2013年的10.4公斤,增長到2021年的14.2公斤。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徐樂俊介紹,我國水產品消費目前存在區域差異和城鄉差異,廣東、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沿海省份消費量高于內陸省份,農村居民消費量尚未達到《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水產品推薦攝入量的下限。因此,我國水產品消費還將持續增長。
國內消費市場的增長,推動了水產品貿易格局的改變。據了解,2013-2021年,我國水產品貿易總量增幅達24.47%,貿易逆差由164萬噸擴至868萬噸。我國水產品進口主要包括來料加工原料、魚粉、食用水產品三大類型。其中食用水產品,此前一直是出口量大于進口量,但是在2019-2020年出現貿易逆差,反映國內市場對進口水產品的需求在增大。
消費多元化催生新機遇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懶人經濟”“宅經濟”盛行,人們越來越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方式。 國內水產品市場增長的同時,還呈現出追求便捷化、差異化、品質化的消費態勢。
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加速了這一消費趨勢,餐飲和堂食渠道減少,家庭消費增多。線上零售、社區生鮮等渠道的水產品交易規模迅速增長。消費產品也在發生改變,水產預制菜越來越受到青睞。與此同時,水產品消費更加個性化、差異化。阿里巴巴B2C生鮮水產行業負責人楊光介紹,在淘寶平臺上,不同年齡群體有不同的消費偏好,年輕人群關注鱈魚、三文魚等水產品,中老年人群更關注平價淡水魚類、魚類罐頭等品類。“我們還發現媽媽人群對兒童鱈魚、蝦餅等產品有明顯需求。”楊光表示。
此外,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需求日益增長,但是高品質水產品供給比重仍然偏低,存在很大市場機會。高端進口水產品市場由此迅速發展。優合集團研究院院長楊彬彬注意到,白蝦、三文魚、鱈魚、鰈魚等成為熱門進口品類,預計未來幾年,高端優質水產品進口量還將持續增長。
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監童安睿介紹,鑒于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大活力,挪威海產局看好中國水產品消費市場的發展前景。今年1-10月,挪威出口中國水產品創歷史新高,出口額增長46%,出口量增長6%。中國市場對高端水產品的旺盛需求,反映了國內消費者追求優質、健康、營養的消費訴求。
加工流通環節創新求變
面對國內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安徽富煌三珍食品抓住鮰魚加工這一細分市場的機遇,實現了差異化競爭優勢,成功轉型為內貿為主、外貿為輔的業務模式,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 公司總經理倪寶友認為,消費市場的變化,正在催生著水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的變革。
在加工環節,我國不少水產品企業是以出口加工起家,如今正在轉向國內市場。這些企業在參與國外市場過程中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工能力較強,但是面向國內消費市場的轉型之路并不輕松。
面向國內市場,不再是簡單的來料加工,而是要根據市場需求開展產品研發設計,提升產品品質。倪寶友表示,富煌三珍近年來不斷收縮產品線,服務于烤魚連鎖餐飲品牌,探索鮰魚產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專注鮰魚精深加工,逐步打開了國內鮰魚市場。
蓬萊京魯漁業相關負責人王明麗介紹,公司抓住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加強產品研發,推出了深海魚預制菜,海鮮水餃等食品,服務國內消費者,正在改變秋刀魚等產品銷售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局面。
要適應國內市場,還需要從加工思維轉向市場思維、用戶思維,貼近消費者,重視品牌建設。近年來,國內不少加工企業抓住預制菜產業興起的機遇,從B端向C端突破,直面消費者,打造自有品牌。據了解,富煌三珍針對年輕群體,推出了“有魚妖”預制菜品牌,受到消費者青睞,在電商平臺掀起購買熱潮,“消費行為改變,企業經營也要不斷求變,粗放型的規模擴張時代已經過去,要更加注重追求效益、效率、和各種資源的優化整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認為,水產品流通銷售環節,同樣需要適應消費變革和技術發展,構建國內國外消費流通的雙循環新格局。
水產品批發市場這一傳統流通渠道,正在市場變遷下悄然推進轉型升級、探索增值服務,并根據消費端需求延伸產業鏈,開展合作養殖和產品研發,開設自營門店,提供采購與配送業務等。
目前,電商平臺、即時零售平臺沉淀了海量水產消費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識別消費者偏好,再通過智能推薦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面對新消費趨勢,業內人士還普遍認為,數字化運營對產銷對接日益重要,通過數字化平臺,能夠更順暢地將企業產品和消費市場對接起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