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辭舊迎新之際,“年魚”躍上新高度,帶來了祥瑞和喜氣。12月29日,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在廣東珠海開幕。這是全國首個以“年魚”為主題的博覽會,以創建“年魚品牌”、打造“年魚經濟”、推廣“年魚文化”為重要發力點,助力中國“年魚”走進千家萬戶,游向全球餐桌,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黨的二十大明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不久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
廣東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打造“年魚產業”,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千方百計抓經濟的真招實招;是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具體行動;是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擴大內需戰略的創新手段;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讓廣大父老鄉親生活步步高、喜洋洋的惠農工程。
兩個月前,廣東首提“年魚經濟”的概念;兩個月后,首屆年魚博覽會召開,這便是廣東搶拼經濟、提振信心的速度!博覽會的“發令槍”打響,創造了新的產品品類,為經濟注入活力,為企業增加動能,讓傳統文化更加多彩。借助“年魚”這一神來之筆,搭建了新平臺,創造了新機遇,開辟了新未來。農業邁步向前、鄉村日益興旺、農民致富增收的美好圖景,正徐徐鋪展。
新平臺
匯聚八方之力做好“一條魚”
深冬已至,但珠海卻呈現一片暖洋洋的歡樂景象。“年魚”讓這座城市在寒冷的冬季火熱起來。這里是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是改革創新的高地,也是“年魚經濟”的策源地。今年9月,廣東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珠海斗門舉行,八大菜系八位名廚同臺烹飪八道白蕉海鱸硬菜,白蕉海鱸火出圈。“年魚經濟”,由此首創提出。
作為創新高地和特區之城的廣東珠海,搶抓先機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匯聚科技、文化、資本、人才等要素,搭建起交流互鑒、共商共贏的新平臺,向世界展示“打造中國年魚之都”的信念和底氣。
歲末寒冬,珠海被“年魚”帶旺了、帶火了,迸發出經濟向好的活力,澎湃著產業升級、萬象更新的熱潮。
——展品亮眼,“年魚”盛會打造交流窗口。在年俗文化中,魚是豐收喜慶的象征,“年年有魚”的民俗底蘊深入人心。以“年魚”為媒,打造盛會,既展示了現代漁業、預制菜產業的綜合實力,搭建起群眾腦海中聯想美好記憶的橋梁,傳遞出節慶符號的歷史積淀和文化魅力。此次博覽會齊聚200家水產企業,展品涵蓋海鱸魚、金鯧魚等全國特色水產,以及占領消費新賽道的預制菜產品。更有名廚現身,烹制出金鱸滿堂、魚躍龍門等寓意吉祥的“國鱸”佳肴,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簽約連連,“年魚”盛會提供合作契機。通過平臺加強交流互鑒,讓參展企業優勢互補,搭建起合作互利、共商共建的橋梁。現場簽約喜訊不斷,實現產銷對接的目標。博覽會上,恒興、國聯、強競、集元、祺海水產等一大批珠海水產企業相繼推出“年魚爆款新品”,優質產品也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目光。一大批年魚批發和銷售企業通過中國年魚交易中心,與全國的年魚生產加工企業簽訂年魚采購協議,采購總額為6.5億元。
——揭牌不斷,“年魚”盛會拉開共贏序幕。博覽會發布的珠海宣言明確,打造以年魚為核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融合可持續發展的年魚產業生態圈。構建優質的產業生態,需要科學的布局和強勁的合力。博覽會上中國年魚產業聯盟揭幕,中國年魚交易中心揭牌暨中國好年魚線上旗艦店發布,珠海市預制菜產業聯盟揭牌。30家企業促成加工、流通、科研等領域的優質預制菜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珠海斗門預制菜產業園,投資總額達98億元,圍繞“年魚”產業補鏈、強鏈,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為形成“中國國際年魚經濟之都”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珠海市副市長覃春
珠海市副市長覃春致辭時表示,珠海將以大會為契機,打造“中國年魚之都”,通過形成以白蕉海鱸為龍頭的水產品集群集聚區,建設集市場信息服務、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服務中心,成為全國年魚交易價格風向標,推動珠海乃至廣東漁業、預制菜產業鏈的創新升級。
廣東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創建年魚經濟、舉辦年魚博覽會,是構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鮮活實踐;是落實大食物觀,提升農業物質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的鮮活實踐;是打造三產融合的新平臺、新載體、新業態的鮮活實踐,出發點及歸宿點就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年魚經濟,要以市場為導向,打好傳統文化牌、親情友情牌、健康營養牌、美食美味牌,讓年魚從魚塘“游進”千家萬戶,“游向”全中國、全世界。
新機遇
“年魚”搭上列車“游”向世界餐桌
中華好年魚,譽享海內外,名揚全世界。
在北京,一車車白蕉海鱸送至京津冀最大的“菜籃子”——新發地農貿市場。更有新發地經營團隊——首衡集團奔赴珠海采購,共商共建,推動“南魚北上,”讓“粵味”水產不再偏安一隅,變成北方餐桌的美食。
在成都,白蕉海鱸被制成水煮魚、剁椒魚等地道川菜,以“勁爆十足”的麻辣風味,征服蜀中食客的舌尖味蕾,令人大呼“巴適得很”。
圖片在上海,包裝精致的冰鮮海鱸和預制菜產品,通過上海港出口到日本、韓國和歐美國家。“國鱸”從粵港澳游向全亞洲,風靡全世界。
在澳門,中西方文明交融,博采眾長的飲食風俗,讓白蕉海鱸化身創意美食Fish&Chips、鱸紅魚盤、避風塘椒鹽骨腩等,成為撬動文化交流的“金鑰匙”。
優質“國鱸”,味享全球。中國好年魚,在國際風生水起,讓全球消費者眼前一亮,驚喜不斷。此次博覽會在北京、上海、澳門、成都、西安、哈爾濱特別設置6個分會場,開創年魚全國6城云聯動,線上線下全程直播。此外,全國400家企業匯聚云端,共同開幕。八方遠客,云端聚首,打造中國年魚線上交易平臺,創建線上魚市,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數字展館。
一場盛會,形成了行業的共識和標準,讓產業健康運行。珠海斗門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對接港澳資源,探索建立年魚產業“灣區標準”、行業標準,建立年魚行業生產溯源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常態化質量安全評估體系,定期發布年魚經濟指數,評選年魚十佳品牌和百強企業,推進年魚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一場盛會,密切了區域間的經濟往來,形成互聯互通的產業生態。28日,珠海預制菜產業園迎來了全國客商實地考察。今年6月,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入選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一期項目占地面積285畝,已建成30萬平方米的水產品深加工房、近20萬噸的冷庫容量,強競供應鏈、誠豐優品等13家預制菜企業入駐,讓在場客商贊嘆“白蕉海鱸之都”與先進制造業的交匯之光,萌生合作的意向。
一場盛會,立下了對標世界的雄心,讓產業更顯“國際范”。借助“年魚”盛會,廣東發出“喊全球吃年魚”的“最強音”,不斷吸納全球的先進理念和創新成果,建成年魚交易國際化、標準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平臺,打造全球年魚產業高地。
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洪盛
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洪盛表示,廣東舉辦首屆中國年魚產業大會,正是向全國、向世界搭建一個展示農業發展成就的舞臺。“年魚經濟”,將為廣東漁業、預制菜產業走出去,建設新高地、增加新內容、開辟新路徑,還會為高質量構建農業強國、海洋牧場、藍色糧倉,促進鄉村振興和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未來
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再續新動能
“年魚”出圈,讓廣大農民深感豐收在望,對來年滿懷憧憬。優質的水產,在科技、資本、文化、創意的加持下,產值“節節高”。珠海壹條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榮說,企業打造“年魚”系列禮盒,把收購價7元/斤的海鱸,做成250元/盒的高端預制菜產品,相比冰鮮魚,產值更高,更有能力帶動農戶增收。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改革的沃土,充滿了創新的基因和致富的希望。小洋房,硬板路,小汽車……“一口塘賺一輛奧迪”在斗門白蕉不斷上演。漁民說:漁場養著活的,市場賣著鮮的,信息摸著準的,換來鈔票現的。“漁民樂開花,鄉村有希望”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
發展進入新時期,白蕉海鱸化身“年魚”,撲騰雙鰭、奮力擺尾,為父老鄉親們開辟出又一條致富增收的“綠色通道”。斗門區委書記蘇虎說,該區是珠海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戰略拓展區,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和厚望重托,漁業興旺發達關系著全區21萬農民的安居樂業,關系著10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富裕豐盈。斗門區打造“年魚經濟”,建設“中國年魚之都”,就是要用需求拉動生產,用工業帶動農業,為水產業和預制菜產業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
一條年魚,從觀念游進現實,從文化游向產業,從田頭游上餐桌,其誕生蘊含著農業“接二連三”的先進理念,展現出追求共同富裕的幸福理想和美好寓意。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聯席主席、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年魚經濟”豐富了水產品內涵與外延,與傳統習俗相呼應,和新消費潮流相迎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新機遇。它的迅速走紅,證明這是贏得民心、順從民意、造福民眾的創舉,促進了產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