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建明團隊牽頭完成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研究任務“養殖尾水濾渣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
該技術實現了尾水濾渣的高效收集(91.8%),利用濾渣開發了多種發酵飼料產品,成功實現了濾渣的資源化利用,經濟效益可觀。該技術為推動養殖企業自主開展尾水處理提供了經濟動力和技術支撐。
圖1 規模化養殖尾水濾渣收集裝置
研究團隊利用凡納濱對蝦規模化循環水養殖產生的養殖尾水開展實驗,揭示了養殖尾水的固液分離時機和濾渣溶失規律;查明了尾水固液分離與濾渣高效收集的工藝參數,改進了規模化成套養殖尾水濾渣收集工藝和裝置(圖1所示),實現養殖尾水濾渣收集率91.8%。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構建了利用固體法和液體法對循環水養蝦尾水濾渣資源化利用技術,查明了輔料選擇與配比、發酵菌種及發酵參數、最佳發酵工藝等濾渣資源化利用工藝參數,構建了濾渣資源化利用的成套工藝和技術,制備出4種固體發酵飼料(圖2所示)和2種液體發酵飼料。養殖尾水濾渣資源化利用技術可實現養殖尾水濾渣利用率>95%,提高了資源利用、避免了環境污染。
圖2 養殖尾水濾渣固體發酵飼料:(a)酵母菌發酵飼料,(b)混合菌發酵飼料,(c)EM菌發酵飼料,(d)乳酸菌發酵飼料
養殖尾水由于處理困難,費用大,一直以來被養殖企業視為負擔。本研究構建的養殖尾水濾渣資源化利用技術是一種高回報率的尾水處理技術。將尾水濾渣制成沙蠶等生物的餌料,數據表明發酵飼料達到了飼料安全標準,粗蛋白含量從15.2%提升至31.3%,粗脂肪含量從1.0%提升至5.1%。
利用所制備固體發酵飼料和液體發酵飼料養殖沙蠶和鹵蟲,沙蠶成活率達到98.0%,鹵蟲成活率達到46.7%,經濟效益可觀。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保護了周圍水環境,同時提高了養殖企業對養殖尾水處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養殖尾水濾渣資源化利用技術具有運行費用低、操作方便、經濟效益好、符合環保要求等優點,應用前景廣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