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后,天氣逐漸回暖,正是水產養殖戶投放蝦苗的好時節。2月10日,在四川遂寧市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稻蝦基地,只見千畝水田連片成面,昱洋農業專合社負責人姚洪龍正組織工人將一簍簍蝦苗投放到水塘中,為5月份小龍蝦上市做準備。
“趁著天氣好,這些天準備陸續分兩批往水塘里投放10萬余斤小龍蝦苗,一畝水塘放50斤龍蝦,等到五月份就能上市了。”姚洪龍說,這些年他一門心思地做農業。去年,他通過走訪考察,在梓桐村承包了2000多畝田地,成立昱洋農業專合社,創辦了稻蝦種養基地。“這里水域資源豐富,星羅棋布的灌溉溝渠,再加上土質黏性好的先天優勢,為稻蝦種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姚洪龍介紹,“稻蝦種養”,即2月投放小龍蝦苗,等到5月份小龍蝦上市后,便在水田里栽秧種水稻,9月收割水稻后,又可投放第二批小龍蝦。這樣的模式,能直接實現一年養兩次龍蝦、收一次水稻,實現“一田三收”。
姚洪龍算過一筆賬,優質小龍蝦苗等到成熟賣出去,就能賣到均價每斤2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畝利潤在2000元左右,加上稻田生態養殖,蝦的品質也更受消費者青睞,還是很有奔頭。
“‘稻蝦種養’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模式。”說起這種模式,姚洪龍侃侃而談,上半年,他在水田里蓄水養殖小龍蝦,等到將水位降低,利用小龍蝦糞便肥沃過的土壤種植優質水稻。而養殖龍蝦不僅能為稻田除蟲,還能給土壤松土。
另一方面,水稻遮陰,可為龍蝦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食物來源,保持龍蝦原有的色澤和口味。可以說,水稻和龍蝦互不干擾,還能彼此“成就”。
近兩年,船山區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形式,推廣“稻漁共生”“稻蝦共生”等復合種養生態模式,引領養殖大戶帶動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或參與生產經營等方式創收致富。今年,船山區將在永和家園發展2萬畝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基地,籌備舉辦船山區“田園龍蝦節”,全力爭創省級“魚米之鄉”等榮譽稱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