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刮塘、運輸、放魚……
2月14日上午10點
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水產養殖專業村
——中山坦洲鎮群聯村內一片繁忙
養殖大戶黃建文抄著雙手、穿著拖鞋
站在魚塘旁,享受豐收的喜悅同時
緊盯著池塘內的“刮塘”人
生怕他們弄傷了在水中翻騰的魚兒
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坦洲鎮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也是中山市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鎮街,而群聯村更是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水產養殖專業村,目前該村已經形成從育苗、養殖、流通及加工的淡水養殖產業鏈,更是通過“公司 + 合作社+農戶”模式助力漁業產業化發展。
2萬斤魚兒下塘“吊水瘦身”
從坦神北路繞到二沾橋,再沿著二沾涌往前行,上午9點不到,運輸魚兒的流通車便穩穩停在祿園水產養殖場。鋪好塑料袋之后,打開流通車內魚倉閘門,一條一條鮮活的魚兒便流向魚塘,2萬斤魚兒陸續進入水中濺起一片片水花。
“我們最近每天都放魚,平均每天3萬斤。”祿園水產養殖場工作人員潘和森介紹,祿園水產養殖場分布在群聯村內,養殖池塘面積大約400畝,以養殖草魚、鯇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為主。隨著餐飲市場的回暖,今年2月以來,水產銷售也進入了旺季,養殖場內每天均會出魚和放魚。
祿園水產養殖場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也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生生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坦洲的養殖基地,主要承擔著水產品售賣之前的“吊水瘦身”環節。潘和森表示,魚兒在出塘售賣之前,都要經歷30到45天“吊水瘦身”和深層凈化,使之充分代謝祛除泥腥味,魚兒“吊水瘦身”后,便由集團公司直接運輸售賣。
漁業產業化發展合作社必不可少
從祿園水產養殖場出來,再驅車前行10多分鐘,來到盛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周邊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魚塘。距離合作社百來米地方,一支職業的“刮塘”團隊他們穿著深色的水衣褲站在塘中,或護著漁網,又或分揀魚,各自忙碌著。
看著天氣一天天回暖,養殖戶黃建文心中早就盤算著,把塘頭的魚清掉,趁天氣回暖投放新一批魚苗,為新一年的豐收做好準備。眼前的魚塘大約17畝,塘內大約有10萬斤魚,當天黃建文計劃先賣掉5萬斤,等過兩天有市場時再售賣。與黃建文站在魚塘邊的還有合作社的黃女士。作為合作社負責人黃偉原的姐姐,她表示最近弟弟天天出去收魚,平均下來每天大約5萬斤。
農產品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合作社就是農戶和集團公司的中間橋梁紐帶,打通了水產養殖、流通、銷售全產業鏈。坦洲農業服務中心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朱華興介紹,該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方式,由本地10多個養殖戶組成,每個養殖戶又有獨自承包魚塘進行日常生產,整個養殖水面積達1000多畝。日常合作社社員社除了養殖之外,還兼顧流通、銷售等水產產業鏈,其中流通環節占據主要,主要與生生農業集團合作。當天,黃建文魚塘里出塘的5萬斤魚,也皆由盛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收購,送至生生農業集團旗下養殖基地。據悉,2022年,該合作社流通銷量約296萬斤,聯農帶動銷售額達5300萬元。
水產品輻射至粵港澳大灣區
根據《中山市坦洲鎮志》記載:“1955年群勝農業生產合作社在整治低圍時開挖魚塘養魚70多畝,開創本地池塘養殖的先河”。通過數十年的發展,群聯村已有萬畝連片高標準魚塘。以水產養殖專業村群聯村為主,目前坦洲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3.2萬畝,位居全市第一,是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水產養殖專業鎮,2022年漁業產量達3.7萬噸,漁業產值達9億元,水產養殖技術水平和產業化集群發展程度不斷提高也成為中山市水產養殖的縮影。
朱華興介紹,因為坦洲毗鄰港澳,活魚運輸成本較低,全鎮在活魚運輸、銷售等方面都有著明顯優勢。目前,鎮內中山市強晟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坦洲鎮祥輝水產養殖場、坦洲鎮祿園水產養殖場和中山市裕盛隆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成為當地供港澳水產品的主要企業,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水產品及加工產品流向港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