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月份水產品價格小幅上漲。2月份后,水產品集中出塘逐漸接近尾聲,市場供應有所減少,春節后水產品消費熱度相對減弱。預計3月份水產品市場價格將以穩為主。
(1)全球水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海洋食品原料供應充足
海洋食品原料主要來自于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是指利用漁具在海洋中從事水生動植物的捕撈活動,可分為近海捕撈和遠洋捕撈。海水養殖一般指利用淺海、灘涂、港灣、圍塘等海域進行飼養和繁殖海產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方式。
從全球來看,水產品產量已經進入平穩增長期,從2012年的1.56億噸提升至2020年的1.778億噸。根據《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的數據,到2030年,水產品總產量將增至2.04億噸。從結構上看,海洋捕撈量相對平穩,近年來維持在9,000萬噸左右,養殖量持續增加,占總產量的比例也不斷提升。全球水產品產量的穩定增長為海洋食品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來源。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產品生產國之一,水產品總產量自1989年起連續30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2/5以上。2021年我國水產品產量為6,690.29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的產量為3,387.24萬噸。
(2)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海洋食品加工能力整體上升
海洋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有利于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帶動漁業經濟向精深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長久以來,我國海洋食品加工行業發展較為粗放,具有“小生產、大市場、小規模、大群體”的特征,行業集中度低,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海洋食品加工企業效益低下、開工率不足問題突出。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行業進入調整階段,業內公司更加注重自身發展質量,朝著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一批競爭力弱的企業逐漸被淘汰。
(3)我國水產品進出口量位居前列,海洋食品實現全球流通
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水產品出口國,第三大水產品進口國。我國是水產品消費大國,2015年以來,水產品進口金額呈現穩步上升趨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優化,海洋食品的總體需求和進口量將呈現增長的趨勢;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體規模較為穩定,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憑借世界第一的水產品產量,未來我國出口規模將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
(4)城市化進程加快疊加消費進一步升級,優質海洋食品市場廣闊
隨著我國居民對飲食消費的需求不斷提高,海洋食品作為優質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備受人們青睞。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2015年我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為48.74千克,2021年為47.36千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我國水產品人均消費量為10.81千克,2021年增長至14.20千克。由此估算,2021年我國每日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38.90克,不及2018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消費指南》中每日攝入水產品標準(50~100克)的下限,國內優質海洋食品市場需求仍有較大成長空間。
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城市化進程加快疊加消費進一步升級,優質海洋食品消費市場增長空間較大,預計增速持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至2023年,中國整體水產消費需求將接近7,000萬噸,超過美、歐市場之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