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及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省“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制定發布了《浙江省2023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實施方案》,部署全省2023年“五大行動”重點工作任務。
01
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
示范推廣20個主導品種和15項主推技術, 重點推進工廠化循環水、設施大棚、魚菜共生、陸基帆布池/圓桶、深水網箱/圍欄等設施化養殖,以及稻漁綜合種養、溪流性魚類生態養殖等模式。確定65家示范基地,全年輻射推廣面積180萬畝以上。
02
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
示范推廣池塘、“流水槽+”、人工濕地、工廠化等4大類養殖尾水治理模式與技術;鞏固尾水治理效果,開展尾水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確定22家示范基地,全省治理面積保持100萬畝以上。
03
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
新增示范基地54家,示范基地實現用藥量同比持續降低,輻射帶動全省水產養殖用藥減量增效。完善減藥評估體系、網上信息填報及承諾達標合格證等主體責任制。開展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 用好“魚病遠診網”,做好技術指導服務。
04
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
示范推廣海水魚、海水蟹及淡水肉食性魚類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養殖技術模式,開發應用新產品、熟化提煉配套養殖技術,分品種對全養殖周期配合飼料替代情況進行調研。確定20家示范基地,全年輻射推廣面積30萬畝。 主導品種飼料替代率提高到70%以上。
05
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
繼續組織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水產品種精準鑒定,持續推進水產新品種育種創新能力及水產種業育繁推體系建設, 做好新品種測試及示范推廣,支持水產種業企業建設。確定12家示范基地,推進打造海水、淡水水產種業集聚區各1個。
我省自2020年全面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以來,全省水產技術推廣體系上下合力,依托各類科研推廣項目,建立協同推廣機制,廣泛宣傳引導,產學研推快速推進,為廣大漁民應用綠色、生態、高效的養殖模式和技術提供全面的指導服務,為我省漁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貢獻了漁技力量。
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立示范基地680個、骨干基地174個。每年推廣漁業主導品種20個、主推技術15項,共總結提煉典型案例98例,推介“綠色發展好模式”和“推廣服務好做法”54項,年培訓技術人員4千余人次、漁民3.6萬人次。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全省平均每年輻射推廣面積近190萬畝,實現年均產量89.4萬噸、產值266億元;養殖尾水治理面積達到養殖總面積84.6%,規模主體基本實現零排放;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基本實現涉漁縣全覆蓋,150個示范基地漁藥和抗生素使用總量同比分別減少19.8%、61.1%;推廣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養殖面積年均34.1萬畝、海水網箱9.6萬個,累計減少幼雜魚使用量178萬噸、年均達59.5萬噸;積極參與全省種業發展規劃編制,累計建成9家省級原良種場、完成29家種業企業省級良種繁育基地認定,推動11家主體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