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造價3000萬元
年產值達7000萬元的
海上“巨無霸”的上崗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接下來,跟著小編
近距離了解一下“海威2號”
“經過10個月的設計、施工,終于能夠投入使用,心情很激動。”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介紹,“海威2號”總投資3000萬元,1個周期可養100萬—150萬斤魚,年產值有望達到7000萬元,只要三四個人在平臺上工作就夠了。
劉定告訴記者,對于海水養殖來說,養殖平臺比傳統重力式深海網箱更安全,“我們這個能抗15級的臺風,又有雙層網,即使一層破損了,還有另一層兜住,所以比較放心。”
他給“海威2號”定了兩項工作任務,一是把魚養好,“主要養一些經濟價值高的名貴大魚”;二是搞科研,“在上面建立了實驗室,進行海洋魚種的研發,為育種、為海洋牧場出一點力。”
“海威2號”順利下水。洪國春 攝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是“海威2號”的設計單位,負責該項目的技術工程師杜兵告訴記者,“海威2號”是一款半潛桁架式智能漁業養殖平臺,按照海工標準設計建造,具有良好的抗風浪能力,可以布放在深遠海,平臺也有10米多的作業吃水,大幅度提高了單位面積的養殖水體。
與此同時,他還介紹:“平臺還搭載了自動投餌、在線監測等智能化養殖設備,可節省人工成本60%,還能為漁民提供舒適的環境,大大降低了海上作業的勞動強度。為咱們下一步探索深遠海養殖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高空俯瞰“海威2號”,可以看見一塊塊整齊排列的光伏面板。“寬闊的平臺空間搭載了太陽能電力系統,日均發電量約200度,能夠完全實現養殖平臺用電綠色能源的自給自足。”杜兵解釋,若在陰雨天氣,太陽能不發電,平臺配置的250度電容量的蓄電池也可供整個平臺基本負荷使用約5天。
順利“下水”后,“海威2號”將被移動至流沙港,與1年前投產的“海威1號”位于同一片海域。雖然養殖平臺優點多,但造價高、投資大,如何制定針對性強的保險方案來降低風險,也是湛江在推進的一項工作。
“前期,我公司已全面參與湛江市委、市政府海洋牧場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承保包括‘海威1號’在內的桁架式平臺和深海網箱90個,保障金額1.3億元。”人保財險湛江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彥說道,隨著“海威2號”的正式投產,將持續就海威集團的水產品、網箱財產、人身意外、倉儲物流、深加工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保險保障。
據了解,加上“海威2號”,廣東已經有四臺養殖平臺投入使用,還有多臺在規劃建造中,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巨無霸”在海上崛起。這些先進的養殖設備,支撐著廣東海洋牧場從近海走向深海遠海,全力造品質更好、產值更高的“粵海糧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