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由國內科研單位自主研發的針對紡錘形和扁平形魚類等多種體型的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獲得了十余項國家專利,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在養殖產能不斷增加的同時,魚類疾病的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控制難度大等問題也日漸突出。據相關統計,我國的養殖魚類因為疾病發生造成的年經濟損失約300億元。傳統的魚病防治方法多數依賴于使用消毒劑、抗生素等化學藥物,一旦使用不當會造成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水體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
“隨著國家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出臺,開發應用疫苗進行免疫防控是遏制疾病發生的重要技術途徑和未來發展方向。”“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免疫預防與生態防控技術”項目首席專家王印庚研究員介紹,魚類養殖有群體數量大、難抓取等特點,這給疫苗的注射免疫造成了較大困難。由于我國缺乏適用的魚類疫苗自動化注射裝備,普遍依靠人工進行疫苗注射操作,存在注射部位不準確、注射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人工操作技能參差不齊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魚類疫苗的產業化應用和普及程度。因此,迫切需要研發適用我國養殖魚類的疫苗注射裝備,實現魚類疫苗的機械化、自動化注射接種。
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免疫預防與生態防控技術”的資助下,由浙江大學李建平教授領銜的生物環境智控與生物質利用團隊,從魚苗生物物理特性入手,在魚苗自動定位、注射位置自動識別、柔性夾持、魚苗腹部快速連續注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創新性研究,研發了多臺套針對紡錘形和扁平形魚類等多種體型的魚類疫苗自動注射機,獲得了十余項國家專利。
王印庚介紹,他們所研制的智能型自動化魚類疫苗注射機,利用人工智能識別和光柵模組識別準確定位疫苗注射位置,對紡綞形魚類,能根據不同大小的魚苗,自動調節注射位置,注射效率可達1200-2600條/小時;與人工相比,模塊化注射機的注射效率可實現倍增。他們研制的扁平形魚類智能化疫苗注射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確定注射位置,對大菱鲆、牙鲆的疫苗注射效率達1200-1400條/小時,大大減輕了魚類疫苗注射的勞動強度。該項技術針對兩種體型魚類所研制的疫苗注射機集成了人工智能、自動控制、機械電子等多種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滿足了魚類疫苗自動化注射要求,對魚類疫病防治、減少抗生素使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