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日韩国产另类,香蕉碰碰人人a久久动漫精品,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激情视频,海外加速器试用三天

首頁 | 水產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技術 | 對蝦網 | 會議展會 | 水產視頻 | 水產論壇

企業推廣

  • 資訊
  • 技術
  • 產品
  • 企業
  • 招聘

搜魚高級搜索對蝦  羅非魚  金鯧魚  草魚  石斑  泥鰍  黃鱔  海參  小龍蝦  鰻魚  大閘蟹  

中國水產論壇
當前位置:首頁 > 水產新聞 > 國內新聞 > 綜合新聞 > 正文

設施養殖,讓鮮活水產“躍”上餐桌!

發布時間:2023/9/1 17:17:4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0)
旺旺好漁資電商平臺
核心提示:水產品是重要的農產品,也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持續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產品是重要的農產品,也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持續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我國設施養殖產量在水產養殖中的占比已超過五成。



日前,4部委聯合發布的首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明確,建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各地正持續加快轉變漁業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讓更多優質鮮活水產品“游”向千家萬戶。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設施漁業發展有哪些新亮點,今后如何持續升級?記者在多地進行了調查。




推廣生態養殖,魚塘不斷升級,好水養出好魚蝦


早上5點,浙江德清縣禹越鎮的魚塘陸續熱鬧起來。投料機一開,魚群“擠”到水面。這里是全省最大的黑魚養殖集聚區,年產量1萬多噸。


設施養魚,魚塘很關鍵。曾經,尾水不規范排放,一度讓黑魚養殖難以為繼。在錢塘村,從業30多年的養殖戶高福良沒少為這事煩心,“過去養殖密度高,投喂的冰鮮魚,肉吃得多,水渾得快,需要定期換水。”


“好水才能養好魚。”禹越鎮農辦主任黃飛說,為了解決養殖環境污染大、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當地不斷升級魚塘設施,推行“生態凈養”綠色養殖新技術。


過去擠擠挨挨的魚塘變了。禹越鎮魚塘養殖密度從每畝5000尾降低到1800至2000尾,環保型高效膨化飼料替代了部分冰鮮魚,套養花鰱和鯽魚,幫助消化殘餌。“水質好,黑魚吃得歡。以前兩三年才能養到四五斤,現在一年半就能出塘上市,套養的家魚也能賣錢。”高福良說。


尾水怎么處理?作為淡水漁業大縣,德清從設施和機制兩端著手,因地制宜設計“四(三)池三(兩)壩”處理設施,連通各個魚塘;探索“一個養殖戶、一條收集管網(溝渠)、一個終端處理”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每個養殖場專人專管。


在錢塘村的漁業養殖尾水治理點,水中栽植了伊樂藻、輪葉黑藻等藻類,池畔是一簇簇美人蕉。尾水經過沉淀池后,通過由陶粒、炭片、沙礫組成的三道過濾壩,依次進入曝氣池、生態凈化池和濕地潔水池,處理后的水可以循環利用。


“從1.0版傳統魚塘到2.0版標準魚塘,再進階到3.0版生態美麗魚塘,水產養殖尾水綜合治理,有效破解了漁業發展、農民增收與水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德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崔連勇說。


在新市鎮宋市村,7月下旬收完早稻,緊接茬口撒下蝦苗。近年來,全村騰退蝦田600多畝,引進浙江荷鋤歸生態農場有限公司統一管理運營。


“跟著公司搞稻蝦輪作,有賺頭!”養殖戶車坤山過去一年養兩季蝦,多年下來田塊水質富營養化,青蝦發病率高,收成不太樂觀。


“上半年種稻,下半年養蝦,優化了時空和資源配置。”公司負責人張培鑫說,“稻蝦輪作”讓多出來的養分被水稻吸收,優質稻谷和青蝦雙收,蝦塘水質也得到明顯改善。專用管網進水、生態溝渠排尾水,池內雜魚減少,青蝦產量提高10%,飼料消耗減少20%。


生態為底,不斷擦亮設施水產養殖成色。2020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培育“五大行動”骨干基地1265個,面積771萬畝,基本實現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全覆蓋、養殖尾水循環綜合利用或達標排放全覆蓋,配合飼料替代率平均達到84%。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實施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圍繞池塘標準化生態化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支持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按照規劃,到2030年,將建設完成340個池塘設施漁業養殖場,帶動全國池塘標準化改造1700萬畝。




提高養殖效益,工廠化集約化生產,助力水產種業振興


位于山東青島萊西市的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里,不同規格的養殖池整齊排布,7000多尾墨瑞鱈親魚在池中游動。


“這里最大的種魚有50多斤!我們的養殖效率是普通池塘養殖的100倍,一畝地可實現百畝地的產出。”公司負責人宮慶禮說。


近年來,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快速發展,到2022年養殖水體達1億多立方米,比2016年增長40%左右。日益完善的現代工廠化養殖設施和產學研融合體系,為優質水產品種選育提供有力支撐,不斷擦亮水產種業“中國芯”。


墨瑞鱈營養和經濟價值高,但數量稀少,對水質十分敏感。利用工廠化模式,萊西市實現了墨瑞鱈全人工繁育,設施漁業科技成果從“書架”轉化到了“貨架”。宮慶禮說,目前,一個園區內就實現了“產卵—孵化—培育—養成”全周期生產。一個30立方米的養殖池,每年可產出1萬斤墨瑞鱈,產值達到50萬元。尾水通過管道先后輸送到農作物智慧溫室、稻田、旱田梯次利用,基本實現水資源全效利用。


截至目前,我國共審定水產新品種283個,其中近10年間培育審定水產新品種213個,水產新品種培育進展快速。


在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虎龍雜交斑”是當家品種。“這個品種生長速度更快,體長體重變異系數更小,整齊度明顯提高。”董事長蔡春有自豪地說,依托現代繁育技術手段和設施,為養殖戶提供更優惠的優質種苗,打破了進口依賴。目前,全國60%以上的石斑魚養殖戶都養殖該品種。


數字化技術與水產種業聯動,不僅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還為養殖戶提供各項技術支持。“優質種苗質量可追溯,不光長得快、個頭大、產量高,喂養、換水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連線專家。”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馬潭路村養殖戶金杰介紹,他的羅氏沼蝦種苗,來自浙江省水產種業公司良種擴繁基地。


浙江省水產種業公司副總經理高強介紹,工廠化育苗車間配備各類先進物聯網設備,構建了數字化管理云平臺及蝦管家、蝦博士小程序,延長服務半徑,實現遠程漁技指導、在線診斷,打造產品追溯閉環鏈條,帶動養蝦農戶累計達3000戶,戶均增收30%。


從各地看,工廠化循環水模式產能高、節水節地、污染排放可控、產品品質穩定,有效契合種業生產和商業化生產需要。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在內陸和沿海水域灘涂養殖優勢區,建設152個工廠化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場,帶動新增現代工廠化養殖水體1500萬立方米。




產業鏈不斷延伸,加工冷鏈物流設施一條龍,生鮮美味“游”到千家萬戶


“拉網——”在湖北武漢東西湖區東山農場,活蹦亂跳的加州鱸被打撈上岸,進入暫養池。


“暫養池可以容納2萬多斤鮮魚。訂單一來,我們就聯系活魚運輸車裝車配送。”武漢錦繡樂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錦峰說,公司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鱸魚,客戶在手機上頭一天下單,第二天就可以收到活魚。


“水產品講究一個鮮活。”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文高介紹,結合發展設施漁業,武漢市在生產基地建立前置倉,提前將鮮活水產品起捕后存在暫養池,與駐漢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活魚保活設備和器材。目前,全市9個中心城區,從活魚起水到送至市民小區,已實現兩小時內送達。


水產品加工設施更完善,魚兒“游”得更遠。錦繡樂園公司的加工車間里,一條條鮮魚經過打鱗、去腮、清洗等一系列加工流程后,真空包裝冷凍保鮮。這幾年,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公司引入流道養殖和水產初加工設備,一小時能處理2000斤。“我們既賣活魚,也有宰殺好后的鎖鮮包裝,按不同規格分揀后供應市場,賣得很火。”黃錦峰說。


去年,公司出產120萬斤鱸魚,全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目前用的是常規冷庫,庫容1萬噸。”隨著銷量走高,黃錦峰打算明年引入液氮冷凍設備,“雖然每斤冷凍成本要高3毛錢左右,但殺菌冷凍的效率能提升很多,半小時就能凍好出貨。”


“從賣鮮魚到賣風干產品,價值翻了好幾番!”武漢黃陂區祁家灣街夏王村胡家灣,德瑤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國剛把一車風干魚發走。他介紹,合作社養殖的青魚、武昌魚,一斤賣7元左右。經過宰殺加工、恒溫腌制和風干后,魚頭、中段、魚尾都能單獨銷售,一斤賣到20元以上。


好政策助力設施升級。“針對從事農村水產電商經營活動的漁業生產經營主體,市財政資金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40%,提供最高80萬元的獎補。”王文高介紹,補貼主要用于支持漁業生產經營主體購置水產品處理、水產品暫養及增氧、冷鏈冷庫、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質監測等設施設備,以及發展電子商務,開展線上線下交易等。


近年來,各地不斷拓展和提升漁業全產業鏈,依托不斷完善的產后加工體系,豐富的水產制品變著花樣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福建省閩威實業以鱸魚和大黃魚為原材料的預制菜口味齊全,各具特色。公司生產部主任鄭其鋅介紹,根據時下消費需求,公司采用活魚處理技術,研制出調味鱸魚、去刺魚、烤魚等系列預制菜;研發各類休閑食品,建設現代化、規模化精深加工生產線10條,可加工30余種產品,年產值達6億元。


水產加工是連接漁業生產和流通的紐帶。2022年我國用于加工的水產品總量達到2556.13萬噸。“水產品加工有助于解決漁業生產季節性與需求常態化之間的矛盾,熨平供給周期性波動,滿足居民對水產品個性化、多樣化的食物蛋白需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子飛說,近年來,水產品加工設備逐漸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要進一步推進相關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為水產品加工提供全產業鏈保障。




開拓設施養殖新空間,發揮技術和裝備優勢,建設好“藍色糧倉”


走進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第五農場,四級排灌渠道連接一個個稻田。翻涌的稻浪間,魚塘星羅棋布,鯉魚、花鰱在水中暢游。塘邊生長著鹽堿地的標志性植物——蘆葦和黃須菜。


“我們這里地處濱海區域,土壤鹽漬化比較嚴重,如果不泡田,地里會浮起一層白白的堿花。”農場副場長劉雙海說,每年1月引入灤河水,沖洗土體表層鹽分,4月中下旬排水耙地。今年3月,曹妃甸區在第五農場開展“異位稻漁綜合種養”試點,按照3畝稻田配套1畝池塘的比例,構建稻漁綜合種養系統。


帶有鹽分的水成了魚兒的新家,鹽堿地變身“魚米綠洲”。“收集起來的稻田洗鹽排堿水排入池塘,養殖鯉魚和南美白對蝦,同時套養草魚、鯽魚、梭魚等適生水產品種。”劉雙海說,“這種模式養殖病害少,水產品肉質緊實,市場行情很好。現在鯉魚已經長到1斤半,南美白對蝦也長到每斤30多頭了,10月底就能上市。”


“鹽堿地發展水產養殖,為洗鹽排堿水提供了綠色出路,為防止土壤返鹽返堿提供了可持續方案。通過微生物作用和養殖水產經濟動物,降低水體堿度,產出優質蛋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農村部低洼鹽堿地水產養殖重點實驗室主任么宗利介紹,經過3年跟蹤監測,土壤鹽度穩定在1.5克/千克左右,水體碳酸鹽堿度下降86.3%。利用這一模式改良濱海型鹽堿地,每年對蝦畝產量可達500斤,耐鹽堿淡水魚畝產2000斤以上,一畝池塘經濟效益超3000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優化設施水產養殖空間布局,確保水產品持續供給,還有待開拓新空間。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按照單個池塘10至30畝、集中連片500畝以上,建設60個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促進鹽堿地有效治理利用。此外,發展深遠海集約化養殖,正在成為未來水產品供給重要的增長點。


福建福州連江縣筱埕鎮定海灣海域,乘船出海不到15分鐘,兩座“鋼鐵島嶼”映入眼簾,“看!這就是我家漁場。”從事海上養殖20多年的盧統鋒自豪地說。


2020年初下水的海上養殖平臺,如同一個倒扣的果籃,有4個籃球場大小,養殖水體達到1.5萬立方米以上。“現在可以一鍵實現智慧養殖。”盧統鋒按下電動按鈕,眼前長達62米的“龐然大物”開始翻轉,潛藏在網箱底部的大黃魚,紛紛躍出水面,“網籠可以翻轉,附著在上面的藤壺、海藻等生物被定期晾曬清除,網眼通暢,魚兒活動、呼吸更自由,水產品品質明顯提升!”


距離養殖平臺不足3公里,落戶了新一代的綠色智能化漁旅平臺,設有50平方米的智慧漁業中心,智慧漁業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算法,建立評價體系,指導生產及運營。“在我們這里,水溫、水體環境、洋流擾動、投料數量等數據都被準確記錄,成本控制精確到每一條魚。”運營總負責人許航說。


耕海牧漁,建設“藍色糧倉”。2022年,全國深遠海養殖產量39.3萬噸,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兩成以上。到2030年,我國將建設99個以上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推廣重力式網箱、桁架類網箱和養殖工船等先進技術與設施裝備。


“設施化、集約化養殖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教授包振民說,從科技創新入手,未來還需要多學科進行品種培育、養殖技術、裝備設計與制造聯合攻關,重視基礎研究和數據庫建設,加強養殖設施和裝備與水產動物生活習性和行為等的適配性研究,加強智能化和智慧化技術在養殖設施上的研發,實現水產養殖裝備跨越式發展。


編輯:黃姍 訪問人次:3129 關鍵字:水產,養殖,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用戶昵稱:

評論內容:
滑動完成驗證:
 

品牌推廣

咨詢:0779-2029779

第十七屆農聘中國水產人才網絡招聘會

農聘-水產人才網

獵弧英雄

蝦青素

強肝

手機版水產門戶網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水產前沿廣告

海洋與漁業

圖文推薦

更多

最新綜合新聞

更多

紅法活體蝦青素

今日要聞

更多

熱點推薦

更多

關于我們 | 企業推廣

會員服務 | 網站動態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付款方式 | 網站地圖

服務專線:0779-2029779

傳  真:0779-2030003

郵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響力的水產網站--水產門戶網

廣西南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桂ICP備110017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桂B2-20050073

X

中國水產門戶網微信平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