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的通匯“漁光一體”項目,一眼望不到邊的深藍色光伏板鱗次櫛比。光伏板下,養殖工人駕駛漁船,開始收獲蝦塘里鮮活的南美白對蝦。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通匯“漁光一體”項目的光伏板在水面上整齊排列。(受訪者供圖)
項目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2020年并網發電,年均發電量4億多度,年產“鹽田蝦”370噸。“光伏板遮光后水溫下降2攝氏度,既能起到遮陰效果,又能減少魚蝦疾病的發生。加上光伏發電收益,目前每畝蝦塘收益達到1.5萬元,是傳統水產養殖收益的近3倍。”濱州市沾化區通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薛至廣說。
“‘綠色能源+水產養殖’有機融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國網濱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宋彬說,根據測算,通匯“漁光一體”項目運行周期25年期間,共可發電100多億度,可節約標準煤3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80萬噸。
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和用電大省,近年來,山東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并在鹽堿灘涂、設施農業等疊加“光伏+”效應,積極探索“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新模式,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膠州市李哥莊鎮毛家莊村,水域面積200畝的膠州市莊東深水養殖場內,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
養殖場負責人毛源發說,他們采用“漁光互補”混合養殖模式,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實現水面資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漁光互補”混合養殖模式的山東省膠州市莊東深水養殖場。(受訪者供圖)
“上有光伏板、下有魚蝦游,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兩不誤’,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網膠州市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宋繼輝說,目前膠州市分布式光伏總戶數達到9700多戶,裝機總容量42萬千瓦,每年帶動群眾增收9600萬元。
據山東省能源局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山東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達8414萬千瓦,居全國前列,有力助推了山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