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鋼架工廠內,32個直徑8至10米,深2米的養魚池按陣列排開,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經一道道消殺程序后入內,監測水質,查看含氧指數,投喂飼料……
在位于常州溧陽市戴埠鎮的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內,一個個大型圓形圈養桶格外顯眼,魚兒長勢良好。可持續、可循環、高效、無污染、全生物周期、全程可控的生物農業生產模式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近年來,溧陽市不斷加強三產融合,積極探索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新篇章。這家生態農業公司的“循環水 零排放”養魚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該項目也是江蘇省農業農村重點項目。這種圈養高密度水產養殖方法,不僅年產魚量比傳統水面養殖高出約10倍,還可實現養殖過程零排放,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11.7畝,其中包含鋼結構廠房、無土栽培基地、水循環處理設備等一系列配套設施。“與傳統的露天養殖環境不同的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將養殖場搬進了廠房,每口水池里都安裝有水管,與廠房一側的循環水處理系統相連。”
該基地技術負責人、天津農學院漁業推廣碩士朱力力告訴記者,由于魚兒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排泄物,以及食物殘渣等垃圾,要保持水體潔凈,系統就要進行循環。
據了解,首先生產廢水通過管道進入微濾機對排泄物等粗顆粒廢棄物進行精密過濾,緊接著出來的水經過生物池、沉淀池,循環水進行吸收降解、粗顆粒廢棄物進行沉淀,然后進入紫外線消毒器,在此過程中,絕大部分細菌和病毒都會被消滅。這樣一個循環后,干凈的水體又被重新輸回魚池內,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為魚兒生長創造健康的環境;另外,集污裝置收集殘餌、排泄物等廢棄物,再經吸污泵抽排出去、進入尾水分離塔。固體廢棄物收集后能再利用,做田地的有機肥,從而實現養殖廢棄物的“零排放”。
朱力力說:“這種養殖方式比傳統養殖方式要提高產量,傳統養殖方式每畝水面產量只有1000公斤左右,現在這種圈起來高密度養魚每立方水體產量達到50斤以上,畝產1萬公斤。”
另外,公司嚴格規范生產環節操作,比如漁網、魚桶等漁具不能交叉使用,嚴禁用手觸摸水體,及時消毒殺菌,這些都有明確規定。
得益于優質的水質把控和嚴格的生產標準,這里生產的產品更受電商供貨平臺的歡迎。目前,該基地養殖正與“盒馬生鮮”“叮咚買菜”商洽,并有初步合作意向。目前,各種中高端淡水魚已上市銷售,綠色安全、外觀清潔的各類蔬菜也受到社區團購消費者的歡迎。
“下一步,我們還將試行‘魚菜共生’的生產模式,為農業產業探索出一條更高產出、更低成本、更好環境保護的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并積極推廣這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種植模式。”朱力力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