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賀蘭縣的一座養殖大棚內,九三學社社員、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段云嶺撈起一盆南美白對蝦,已近成熟的對蝦活潑好動,有幾只還躍出了盆外!跋襁@樣的現代化對蝦養殖大棚,1畝的年產量能達到1500公斤以上,而傳統的蝦塘,1畝年產只有200多公斤。”段云嶺說。
段云嶺所在的賀蘭縣,有“西北漁業第一縣區”之稱,是寧夏重要的水產養殖縣。但與極具漁業發展條件的南方地區相比,賀蘭縣漁業養殖的無霜期較短,用水負荷較大,且養殖方式較為粗放,這都成為當地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瓶頸。
段云嶺展示養殖的對蝦!畹稀z
為此,九三學社銀川市委員會聯合當地相關部門,積極對接、邀請有關領域專家來到賀蘭縣,為當地漁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注入科技“活水”。
2018年,段云嶺及其團隊受邀來到賀蘭縣,在經過前期的考察調研后,與當地企業合作,開始探索科學養蝦的道路。
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18年,我們沒把蝦養活;2019年,我們實現了‘零的突破’,養活了一盆蝦!倍卧茙X直言,團隊起初在“養蝦之路”上碰壁不少,但經過不斷地摸索與改進,2020年,1畝養蝦大棚的年產量就達到了1200公斤,遠超過去粗放的大塘養蝦模式。
同時,段云嶺團隊還利用養殖池內氨氮微生物降解工藝,實現了養殖尾水零排放!跋乱徊轿覀冇媱潕椭數仄髽I實現自動化養殖,更大程度節省人力成本。”段云嶺說。
借助專家團隊的力量,用科技手段補強漁業發展短板,成為當地探索出的一條新道路。為此,在九三學社銀川市委員會廣邀群英,充分發揮專家的“外腦”作用。
在賀蘭縣“稻漁空間”,水稻、魚、鴨、螃蟹等生物和諧共存,其所依托的陸基生態漁場系統,是由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管衛兵所設計。
2016年,管衛兵受邀來到賀蘭縣,為當地“量身打造”了這一循環系統!陸基生態漁場系統可以實現省電、省料、省藥的效果。”管衛兵介紹,魚、蝦、蟹的糞便可以為水稻生長提供養分,稻田則可以凈化水質,形成了一個大的循環系統,實現了一地多用、一水多產。
為充分發揮九三學社科技人才優勢,深入挖掘智力資源,助力鄉村振興,九三學社寧夏區委首個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工作站已于今年6月在賀蘭縣揭牌成立。九三學社銀川市委員會副主委武競表示,下一步,九三學社銀川市委員會將圍繞當地重點產業發展,組織社內專家開展“科技幫扶、產業幫扶”等服務活動,打造九三學社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