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后,羅非魚價格迎來一波漲價潮,最高一個月漲幅高達1元/斤,持續低迷的羅非魚終于迎來了春天。養殖戶的投苗熱情隨著價格上漲而提升,導致魚苗遭搶購,一苗難求,羅非魚苗出現鮮有的缺苗現象。養殖戶熱情高漲,但未來的行情難以預料,提升底層認知、加強養殖管理,降低養殖過程的無謂損耗,實現降本增效才能在未來保持可持續的競爭力。
2023年11月24日,智慧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行(茂名石鼓站)在廣東茂名石鼓鎮隆重舉辦, 吸引了50多名規模化養殖大戶參與。
茂名傲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南區事業部副總裁嚴二存致歡迎辭。
競爭回歸本質
包產才是硬實力
茂名傲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產總經理莊學銀
據莊學銀介紹,茂名傲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為導向的高科技農牧企業,是集團自茂名傲農后在粵西地區的又一重要布局。作為一家高新科技企業,茂名傲新有四大水產加工工藝-關鍵控制點。
第一、超微粉碎機。公司采購5臺最頂尖的新鑫元超微粉碎機,全部采用最穩定的西門子電機,粉碎細度達到98%以上過80目。
第二、進口膨化機。公司的設備都是行業領先的,該套膨化機采用三層調質,加長螺桿螺套,提高出料壓力,增加膨化度,改善消化率。市面常規膨化度1.6,傲新溫度膨化度>1.75。
第三、直燃式低溫烘干箱。采用低溫烘干、減少營養流失、物料由100℃進入,30℃出來。第四、噸式后噴涂技術。這項技術先稱料,后稱油,更加精準、均勻。除此先進的加工工藝之外,傲新的嚴格把關原料驗收、過程把控、成本把控大三流程,確保出廠產品的合格率為100%。
飼料的競爭最終回歸品質的競爭,傲新的羅非魚飼料-傲羅寶,采用的配方滿足羅非魚理想營養需求,采用優質蛋白、優質能量、具有強增長、重包產的特點。以化州南盛鎮羅老板的數據為例。6月30日過塘,平均0.08斤,10月23日賣魚,賣魚97%,平均過1.3斤/尾,113天平均增重1.38斤,包產45.5斤,今年第三批賣魚,年畝產20000斤以上。
莊學銀表示,目前公司主推的標粗過塘的養殖模式。標粗階段過塘好處很多,首先是小池塘集中管理,以可以降低前期養殖風險。其次,提高魚苗成活率。最后,過塘后密度以7000-8000尾/畝為宜,體質健壯,魚大得更快。通過標粗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一年養3-4批魚,年畝產可超過2萬斤。
四大預防措施
避免低溫損耗
茂名傲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師黨健勇
黨健勇介紹隨著冷空氣南下,羅非魚養殖要關注低溫的引發各種問題。他在走訪客戶時發現10月20日的一場大雨后到今天,天氣好轉以后,有些客戶的魚受到了細菌、寄生蟲感染,有些魚塘水質較肥的出現倒藻現象,吳川市場,還出現死魚的狀況。應對12月份后的降溫天氣,養殖戶應做好魚塘管理工作,減少魚病發生,降低養殖風險。
首先、加深水位,穩定水質。有條件的池塘晴天白天加水,增加水位2.5-3米以上,提高水位保持水溫穩定。有水井的可以抽井水御寒,加水過程建議每次加水約50公分,間隔3-4天再加,直至加到適合水位。第二、多維度防控,預防水霉、鰓霉病。注重底改工作,傲鐵衛生+底衛生,一個強氧化、一個底部消毒,更好處理底部問題。水霉凈+碘,去除附著魚身上的水霉,加快傷口愈合。情況嚴重需要內服保健,平時可拌多維和三黃散一起投喂。
第三、出血病防治。出血病以草魚和大頭、鳊魚居多,主要是換季,或者溫差變化大較常出現。用底衛士改底+戊二醇苯扎溴銨溶液全塘潑灑,可預防出血病。第四、寄生蟲的防治。寄生蟲多見魚苗期和2-6兩規格的魚,常發生在雨后、抽外河水回塘引發。以車輪蟲、指環蟲較為常見:車輪蟲,魚鰓暗紅色,少許淤泥附著鰓絲上,伴有黑身情況出現。指環蟲:明顯的會有爛鰓,附著淤泥較多,魚尾出現燒尾癥狀。養殖戶結合鏡檢和臨床癥狀綜合判斷,對癥處理。
用電損耗難發現
小投資能省大錢
廣東漁易水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經理馬坤
馬坤介紹漁軍師|漁易是一家提供水產養殖一體化服務的公司,包括漁軍師智能增氧機控制器、水域實時檢測設備、養殖戶小程序等產品。機智云|漁易致力于用一部手機解決所有設備管理問題,通過科技和智能化的手段幫助養殖戶,降本增效、提高效益解決養殖風險問題。通過技術聚力,突破傳統水產養殖設備和服務投入成本高、技術使用門檻高等難點,助推漁業科技實現新的跨越,推動水產養殖向智慧漁業發展。
養殖戶通過手機客戶端實時獲取天氣預警信息,及時報警。在手機上實現AI攝像頭遠程監控,安全防盜,增強現實,實時了解魚塘情況。通過增氧機控制器能保護魚塘增氧機,發現電網缺相、停電停機及時報警。并且兼容水質溶氧監測儀,在小程序上實時反饋水中含氧量,防止魚浮頭翻塘。此外,漁軍師|漁易的系統還增加了360投料機遠程管理程序,實現市面上主流360風送投料機的控制管理,定時預約,無限設置投料間隔,可以結合水體溶氧狀態,實現高溶氧投料。
如今水產養殖進入微利時代,規模化養殖戶的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就是未來利潤的提升點。這需要通過智能化硬件和一套可視化的檢測系統來實現。
以規模化養殖場的成本來分析。養殖成本可細分為,養殖投入品成成本如魚苗、飼料、動保。漁業機械成本如增氧機、投料機、發電機等設備,以及塘租租金、人力成本。而電費和各類設備維修維護保養成本往往被經營者忽略,電費作為養殖場日常運營成本的大頭,是降本增效的一大突破口。
以增氧機為例,出現輕微故障電流會變大,難以被發現,但通過這套智能設備就能提早發現問題,及時更換新增氧機可節約電費。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以每年損耗電費=7元*300天=2100元。直接更換有農業補貼的增氧機約1000元/臺,一年節省1100元。某養殖場1000畝,按10畝4臺增氧機計算,400臺增氧機33%有類似問題的話,每年損耗電費:400*33%*1100≈14.5萬元。3年共節省14.5*3≈43.5萬元,控制器800元/臺,3年壽命,控制器投入:400/4*800元/臺=8萬元,節省電費帶來的收益=43.5-8=35.5萬元,而這僅僅是大家忽略的電費一項的損耗成本。
漁軍師|漁易通過“百城千商,千村萬戶”市場戰略,已超過200家服務商入駐,覆蓋超過5萬養殖戶群體,水產養殖水面超過100萬畝,有效推動智慧漁業高質量發展。在廣東覆蓋12個主要漁業產區和地市,包括廣州、佛山、肇慶、中山、江門、珠海、茂名、陽江、湛江、汕尾、汕頭、潮州等地。
養殖戶對漁軍師|漁易產品非常感興趣,在展臺咨詢產品情況。
高州石鼓鎮尚威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小霞介紹漁機新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