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科學院一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
助理研究員楊智景(左)與養殖戶張雙明交流養殖技術。顧俊攝
“往年,一畝產青蝦約20斤,現在產50斤左右,這都得益于市農業科學院現場指導,送來‘以蟲養蝦’的新技術……”12月3日,在姜堰區溱潼鎮溱東村,養殖戶張雙明在蝦蟹混養的塘口收獲青蝦,開心不已。市農業科學院特色水產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楊智景在現場開展調研,查看青蝦生長情況。
目前,張雙明的塘口河蟹捕撈基本結束,青蝦進入大面積捕撈階段,規格5g/尾以上的大規格青蝦產量25-30公斤/畝。加上每畝節約飼料成本300多元,畝效益可增加2000元。
楊智景說,最近,該院“一種培養枝角類生物的肥料及其應用和穩定培養枝角類生物的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肥料配方代替了雞糞、牛糞沼液來培養枝角類生物,在保障高產量的同時,減少了環境污染和引入病菌的可能性。
枝角類浮游動物,俗稱紅蟲,又簡稱“水溞”。它是一種小型甲殼動物,可作為魚蝦蟹的優質生物餌料。不過,隨著季節變換,氣溫升高,枝角類生物容易快速繁殖,導致水體缺氧、渾濁,有害指標升高,成為池塘養殖的“一害”。
針對這一實際問題,市農業科學院生態保水漁業創新團隊開展調查研究。楊智景說,青蝦喜食枝角類浮游動物,可以貫穿其整個生命周期。在蟹塘中盡早投放青蝦苗,以蝦治蟲,有利于控制枝角類等浮游動物的“爆發”。
“青蝦在繁殖前會大量攝入枝角類浮游動物,以補充營養物質,促進性腺發育。”楊智景介紹,圍繞穩定培育枝角類的技術難題,市農業科學院生態保水漁業創新團隊發明了一種培養枝角類生物的肥料配方,可在7天內穩定生產枝角類浮游生物,供給水產養殖場苗種攝食,實行“以蟲養蝦”。目前,已在青蝦苗種繁育中使用。據測算,可使抱卵青蝦繁殖產量增加20%到30%。
目前,我市已在興化、姜堰、靖江等地推廣該新技術,揚州、鹽城等周邊地區的養殖戶紛紛慕名前來學習,應用推廣總面積累計已有15萬余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