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25萬公斤虹鱒魚從這里“游”向全國各地。
這里是博山區源泉鎮泉河村,一個地處山坳里的村莊,卻因為養殖虹鱒魚而聞名。
山村里養出虹鱒魚
1月3日上午9點,博山源泉鎮氣溫-3℃。泉河村內青龍山西邊的樹木上掛滿霧凇,山林里不知名的鳥兒發出幾聲啼叫,在寂靜的山坳里回蕩,山下的淄河靜謐地流淌著,河上飄起一層薄霧,已然成為仙境。沿著彎曲的公路繞過河道往村莊深處走去,一片整齊的魚池躍入眼簾。這里,正是記者此行的目的地——博山區虹鱒魚養殖基地。
青龍山下有兩處泉眼,分別叫上龍灣和下龍灣,泉河村因此得名。這兩處泉眼常年流水、出水量大,養殖基地把清澈的山泉水用機器抽出,讓其順著水渠流入養殖池中。池內,流動的泉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上千尾虹鱒魚、金鱒魚輕盈自如地游動,流暢優美的身姿隨著水流擺動,像一幅流動的畫卷。
虹鱒魚原產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因成魚體側有一條紅色彩帶而得名。虹鱒魚喜棲冷水水域,正常生長的上限水溫是20℃,超過20℃代謝生理失常、抗病力降低,超過25℃就會逐漸死亡。泉河村清澈山泉水為虹鱒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棲息環境。
“虹鱒魚對水質和溫度穩定性要求極高。泉河村有著養殖虹鱒魚的資源稟賦。在泉河村有兩股泉水,泉水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5℃至18℃,給虹鱒魚養殖提供了最佳生長環境!辈┥絽^虹鱒魚養殖基地負責人趙峰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銷往全國各地的虹鱒魚之中,有不少魚來自這個小村莊,這里年產近25萬公斤虹鱒魚。
虹鱒魚養殖標準化
在養殖基地,另外一家養殖戶張登銀正在用鏟子清理魚池中的青苔雜質。張登銀說,用自然流水養冷水性魚,需要有人一直盯著養殖池。夏秋季節,山里有風,容易把落葉卷到魚池里。他說,他家有30多個魚池,一天24小時都要有人看著。“落葉飄進養殖池不及時清理,就會堵塞進水閘,造成魚池水量減少而缺氧。養魚的人要隨時注意清污,一點都不能大意。”
這里的養魚經驗可以上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爱敃r,這里由博山區水利部門引進虹鱒魚養殖,養殖成功后,市場上供不應求。村里很多人就開始學習養殖,也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很多村民靠著魚致富起來,有的還開了專門吃虹鱒魚的飯店,招攬游客!壁w峰說,村民們掌握了冷水魚的養殖技術后,養殖經驗傳了下來,操作流程越來越標準。
上午11點,養殖工人趙同友開始給魚喂顆粒料!耙惶煳谷,分為早中晚!壁w峰說,他家有33個池子,魚存量大約15萬公斤,一個月用飼料大約10噸。
虹鱒魚“游”向全國
2023年12月29日,臨臨高速金山至中莊段開通,并在源泉鎮設博山東出入口,拉近了人們品嘗虹鱒魚的距離。
“現在,高速路在鎮上設了出入口,上高速就更方便了,這也縮短了運輸時間,魚的存活量就更大。”趙峰說,以前從基地到高速路口至少需要半小時,現在只需5分鐘,方便讓漁場的生意更好。
如今,虹鱒魚養殖基地也成為市民游玩觀光的打卡點。元旦假期,附近飯店顧客爆滿,吃魚爬山的人很多。“這里的魚真不錯,新鮮、口感好,而且山水風光也美!睆埖倾y經常聽到游客們發出如此贊嘆。他說,每年清明節到11月份是吃魚的旺季,飯店最多時能接待100桌,有時翻臺達到200桌。冬天天氣寒冷,但也擋不住游客,尤其是今年臨臨高速開通后,好多人驅車來吃魚、看山水。
“目前,我們的虹鱒魚已經遠銷北京、貴州、甘肅、黑龍江等地高端餐廳。”趙峰說,下一步,他將繼續努力,依托現代化高速路網,讓全國人民吃上新鮮的博山虹鱒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