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花蛤、皮皮蝦……走進位于北京市南三環附近的七鮮超市水產區,琳瑯滿目的水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你好,麻煩幫我撈條大點的鱸魚。”趁著周末,寶媽王玲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到超市采購,“相較畜禽肉,水產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性,我們一家三口都愛吃,平均每個星期要吃兩三次。”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營養消費觀念的增強,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近年來在市場上持續走俏。前不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居民水產品食用消費量測算與分析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2年,我國水產品國內供應總量不斷增加,食用消費量增長趨勢明顯。其中,魚蝦等動物性水產品食用消費總量從3270萬噸增至4837萬噸,藻類水產品食用消費總量從605萬噸增至774萬噸。
“近10年動物性水產品消費呈現結構性上漲趨勢,消費量占比持續增長,到2022年達到了86.21%,這符合我國居民對優質動物蛋白需求增長的現實趨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徐樂俊說。
根據《報告》,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的地區間差距顯著:浙江、海南、福建、上海、廣東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位列全國前五;貴州、陜西、山西、新疆、寧夏、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內陸省份均小于10公斤;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最少的省份是西藏,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水產品1.23公斤,浙江省的人均消費量是其61倍。以秦嶺淮河為界,南方地區居民水產品消費高于北方地區居民,南方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44.19公斤,北方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17.90公斤。
除了區域間消費差異,與平衡膳食標準下的水產品推薦攝入量相比,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量依舊有些不足。根據《報告》測算,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動物性水產品消費量為34.27公斤,該值距離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推薦值中位相差約11.04%,即鮮重4.25公斤。“近10年,我國動物性食物總消費量顯著增加,但水產品所占比例沒有顯著變動。”徐樂俊告訴記者,相對作物種植、畜禽馴養,水產養殖發展晚了很多。從全球角度看,水產品供給有一半左右來自于捕撈野生資源。“沒有水產品消費傳統的地區還沒有培養形成消費習慣,這也是水產品消費的潛力所在。今后應繼續以滿足居民水產品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需求為漁業生產導向,提高供給保障能力。”
針對我國居民水產消費現狀,進一步增強水產品生產供給能力的同時,深入推進水產品結構優化調整也迫在眉睫。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魚類總產量3635萬噸,其中包括鯉魚、鰱魚、草魚、鯽魚這“4條魚”在內的低品質魚類有1699萬噸,占魚類總產量比重為47%。“當前我國食用水產品還存在優質產品占比不高的問題,下一步要通過培育優質水產品種、推廣高值名優品種、提升養殖技術等措施,大力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培育優勢品種和優勢產業,優化漁業生產結構,增加高品質水產品供給。”徐樂俊表示。
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高翔看來,未來要持續開展海產品進西部、水產品進農村等宣傳促銷活動,同時努力補上冷鏈物流的短板。“相比畜牧產品,水產品更易腐爛,對冷鏈物流要求更高。”高翔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