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
立足資源優勢構建冷水魚全產業鏈
北方的冬季略顯蒼涼。驅車行駛在武山洛禮公路沿線,渭河河道兩岸的蔬菜大棚鱗次櫛比,武山縣是享譽西北的“蔬菜大縣”,河灘臺地,靠種植變成了“聚寶盆”。而來到武山縣南部山區的龍臺鎮、四門鎮冷水魚養殖基地,溪流山泉,池塘連片,宛如江南。
色彩絢麗的金鱒。
武山休閑漁業獨樹一幟。冷水魚養殖基地里,汩汩漫涌的泉水,涌入山腳的魚池,在寒風中泛起陣陣波紋,水中的金鱒、虹鱒、鱘魚歡快暢游,山女鱒、亞東鮭、全雌虹鱒魚翔淺底。山泉溪水,靠養殖淌出了“真金白銀”。
武山縣充分挖掘縣內冷水魚養殖特色資源優勢,從苗種孵化到成魚養殖、從休閑觀光到加工銷售、從成魚生產到打造品牌,著力在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武山縣發展休閑漁業。
發展養殖,種業先行。“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發展的‘芯片’,是現代漁業發展的決定性要素,優質魚苗助力水產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省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陳彥龍介紹。
近年來,武山縣建強孵化基地,夯實產業發展之基。榮獲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武山縣九九泉冷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位于馬力鎮王門村,該社合理挖掘利用優質的冷泉水,近年來從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渤海試驗站引進山女鱒、金鱒、虹鱒進行孵化,孵化率高達85%以上,從西藏引進亞東鮭進行孵化培育成功,從丹麥引進全雌虹鱒進行孵化、培育試驗也取得成功。
位于龍臺鎮董莊村上河峪的武山縣龍臺君義養殖專業合作社,依托清澈的水質資源,建成苗種繁育場和休閑漁場,“龍臺鎮上河峪屬省級秦嶺細鱗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這里水質優良、溶氧量高、富含礦物質,為魚苗孵化培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合作社負責人董軍義介紹。
活蹦亂跳的魚苗。
目前,兩家合作社在養殖區域專門建設了孵化車間、孵化池、苗種培育池等基礎設施,引進優質冷水魚新品種發眼卵,開展了虹鱒、金鱒為主導品種的自繁自育工作,目前,年孵化魚苗將達200萬尾。
優質魚苗為當地發展漁業養殖夯實了基礎。武山縣創新采用低排污生態健康養殖、循環水健康養殖等模式,優化養殖環境,合理布局養殖密度,積極探索大水面原生態冷水魚養殖池塘模式,建成龍臺冷水魚一條溝產業基地、四門鱘魚園、馬力九九泉冷水魚苗種場等17個規模化養殖示范基地,帶動發展了馬力鎮南陽村、王門村,楊河鎮河東村,沿安鄉中川村,龍臺鎮青山村,四門鎮南坪村等6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示范場,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
魚塘里碧水蕩漾、魚兒游弋。
截至目前,全縣養魚場戶達30余家,冷水魚養殖面積達128畝,漁業總產值達到3000萬元。
干旱西部,因為有了水而顯得靈動,有了生機。走進武山縣四門鎮南坪村的鱘魚園,粼粼水波,一條條灰色或黑色鱘魚歡快游動。
武山縣依托冷水魚養殖場優美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產品綠色等優勢,培育發展休閑漁業,冷水魚實現由單一養殖到休閑觀光,再到垂釣餐飲深度融合發展,為城鄉群眾提供了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全縣已建成“龍臺冷水魚一條溝”“楊河水云澗”“溫泉福源生態農莊”“灘歌臥牛山生態農莊”等多個休閑生態漁家樂,累計吸引鄉村旅游人數超20萬人次,推動漁業產品多渠道銷售。
休閑漁業吸引游人。
“虹鱒等鮭鱒魚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水溫不能超過20攝氏度,水質必須清澈無污染。甘肅省天水、隴南、定西等山區冷水資源豐富,水溫度在0至20攝氏度之間,發展鮭鱒魚等冷水魚養殖及休閑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甘肅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正高級工程師邵東宏介紹。
武山縣堅持延鏈補鏈,延長漁業產業鏈,打造冷水魚品牌,經濟效益翻倍提高。君義合作社依托“武山冷水魚”品牌效應,建成冷水魚加工生產線及冷藏保鮮、污水處理等設施,實現冷水魚精細真空、冰鮮、分割及冷鏈全程運輸,提升加工能力和水產品加工品質,豐富產品形態,為百姓餐桌提供安全、綠色、生態的優質水產品。目前已加工生魚片50噸,純收入30萬余元,產品主要銷往蘭州、西安等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全省同類區域冷水魚發展典型。
冷水魚加工車間。
年年有魚,年年有余。昔日的小山村,如今走出了一條“以漁富民”的和美鄉村發展之路。村集體經濟因“漁”而壯大,村民因“漁”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收,周邊群眾也因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受益。既發展冷水魚,又跳出冷水魚,一個個依山傍水的冷水魚養殖基地蓬勃發展,村容村貌提檔升級,鄉村產業更具當地特色。
工作人員運輸冷水魚加工產品。
“把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變成產業優勢的道路上,武山還有許多需要突破的地方。繁育技術的突破、養殖規模的適度增加、龍頭企業的帶動等,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武山縣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坦言。武山縣將全力打造以冷水魚養殖為核心、水產品加工為重點的漁業集群鏈,打造更為優質的冷水魚養殖、加工、休閑觀光基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