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鹽堿水池塘養殖和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蝦,年產量達到20萬斤!
發布時間:2024/1/24 17:49:34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早在2017年,甘肅就引入南美白對蝦,利用棄耕鹽堿地開展試驗養殖。經過不斷探索養殖方法、不斷改進養殖模式,已基本掌握南美白對蝦蝦苗的淡化技術、養殖模式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甘肅,有一種絕大多數甘肅人都不知道的特產——南美白對蝦。
早在2017年,甘肅就引入南美白對蝦,利用棄耕鹽堿地開展試驗養殖。經過不斷探索養殖方法、不斷改進養殖模式,已基本掌握南美白對蝦蝦苗的淡化技術、養殖模式,主要為鹽堿水池塘養殖和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分別集中在白銀景泰縣、張掖臨澤縣等地。截至目前,全省養殖面積總共600余畝,年產量達到20萬斤。
鹽堿地咋就養殖起了南美白對蝦?原來,在鹽堿地中開挖池塘、養殖水產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土壤中的鹽分溶到水塘后,土壤的鹽堿度會明顯下降。開挖100畝的魚塘,可恢復周邊耕地60畝,既能修復耕地,又能創造效益。
從2018年開始,白銀景泰縣開始試驗鹽堿水養殖南美白對蝦,經過5年摸索,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如今景泰縣五佛鄉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460畝,成為景泰縣的一項特色養殖產業。目前景泰縣在適宜養殖的草窩灘、五佛等鄉鎮共發展水產養殖19處、企業27家。
在產業發展的路上,金融支持功不可沒。工行景泰縣支行向景泰縣玉金祥漁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900萬元,主要用于魚蝦養殖廠的前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農行景泰縣支行向景泰縣玉金祥漁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800萬元,主要用于滿足購買蝦苗、飼料及人工費用等資金需求。甘肅銀行景泰縣支行向景泰縣柳林湖魚蝦養殖場發放貸款600萬元,主要用于開挖蝦塘及建設小拱棚資金周轉使用;向景泰晉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000萬元,主要用于購進蝦苗、囤積飼料及支付剩余魚塘工程款資金周轉。
截至目前,白銀轄內金融機構向鹽堿區群眾累計發放土地承包抵押貸款27筆、3000萬元,農戶貸款1500筆、6362萬元,支持建成漁業水面1200畝,在建漁業水面3462畝,投入運營漁業水面548畝,共投放魚苗7.5萬斤、對蝦26萬尾,金融支持鹽堿地開發成效明顯。
2022年,南美白對蝦在地處河西走廊的張掖安家落戶了。張掖市臨澤縣鴨暖鎮的水源富含鍶元素,具有養殖南美白對蝦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2022年8月,上海置海實業投資的豐森農漁富鍶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成功落戶臨澤縣鴨暖鎮,項目采取“海鮮陸養”模式,自主研發和設計了西北地區首家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和內陸南美白對蝦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對循環后養殖代謝物進行有機分解處理,達到南美白對蝦零污染零排放工廠化養殖。經過近半年的建設,2023年1月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建成養殖大棚1座、養水棚1座、養殖池20個、生物池4個,配套生態養殖、水質監測、消毒凈化、物聯網集成系統等,實現研產銷一體化水產養殖。2023年產值超100萬元,填補了本地乃至整個河西地區活蝦養殖市場的“空白”。
項目建設過程中,臨澤農商銀行根據項目運行企業——豐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需求,以項目一期設施產權為抵押,為項目二期建設提供300萬元資金支持。目前,豐森農漁富鍶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二期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今年1月底將實現成功投產,一、二期項目預計年產量可達15萬斤,年產值達1000萬元。(鳴謝:金融時報黑龍江記者站、金融時報內蒙古記者站、金融時報甘肅記者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