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翠江,在湖南資興扭過了一個大彎,將這方土地溫柔地攬入懷中,在為兩岸居民提供生命之源的同時,也滋養出一份富民產業——生態漁業。
臨近春節,走進湖南省最大的鱘魚養殖基地良美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美漁業),一群群不同種類的鱘魚在水中游弋自如,幾名工人正相互配合,用“B超機”將池內的鱘魚進行分類、捕撈上岸,準備運往越南、老撾等國家。
“冷水養殖,肉質緊致,吃起來鮮美嫩滑、彈牙爽口;純凈的水質,保留著鱘魚最初的鮮美,口感純粹;一條脆骨,貫穿魚身,品嘗起來,更顯干凈利落。”菜未上桌,寥寥數語,良美漁業總經理吳元建便讓鱘魚的鮮活,曳尾于舌尖之上。
鱘魚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曾與恐龍同時期生活。這種身披盾甲的魚,仍然保持著自己遙遠祖先的形態特征,因此也被稱為“水中活化石”。
“鱘魚對水溫、水質要求很高,溫度過高會影響鱘魚進食,甚至導致死亡,溫度過低會影響生長。資興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水溫常年在8度至12度左右,非常適合鱘魚的生長。”擁有著十多年養殖經驗的吳元建對鱘魚生存環境了如指掌。
吳元建與鱘魚的故事,還要從他父親開始說起。
“良美漁業最早創辦其實是我父親吳良美。”吳元建娓娓道來,時間撥回至上世紀90年代,吳良美靠銷售老家土特產在北京安家落戶。一次偶然的機會,吳良美了解到商品鱘魚肉質鮮美,當時在北京賣的人也不多,他迅速察覺到了其中的商機,成為在北京最早賣鱘魚的一批人。
商品鱘魚上市后果然大受歡迎,利潤相當可觀。既然商品鱘魚這么掙錢,那為什么不自己來養呢?想到這,吳良美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大山重新創業,生態養魚。
2006年,吳良美被東江湖優質的冷水資源深深吸引,將公司遷至東江湖水庫上游,繼續從事專業特種水產品養殖與銷售。2018年吳元建正式接手良美漁業,并開通了魚子醬生產業務。
“生態養殖的鱘魚,不愁銷路,在國外也是供不應求。”目前,良美漁業已是一家集特種水產品養殖、活魚深加工、進出口貿易、優質水產品銷售、美食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該公司擁有1個苗種繁育基地,5個養殖基地,養殖各類魚2300噸,2023年實現鱘魚出口產值2000萬人民幣,年產值達2億元,吸納了158人就業,帶動120余農戶從事養殖,年人均增收5萬元以上。
“這里薪資待遇很不錯,一個月可以拿四千多,上班也很自由,我們不僅能在家門口賺錢,還可以兼顧家庭。”談及自己目前這份工作,村民李鐵梅感到十分滿意。
在這大山里,不止鱘魚“游”出國門,“中國造”的魚子醬也即將從這里端上世界的餐桌。
搓卵、清洗、瀝水、腌制、裝罐……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不是每種鱘魚的卵都可做成魚子醬。”吳元建邊走邊說,目前,全世界有超過20個種類的鱘魚,只有海博瑞、施氏鱘、達氏鰉、西伯利亞鱘等品種才能用于加工魚子醬。
吳元建介紹,一條幼鱘魚到成熟產卵,需要9年以上,并且鱘魚只有長到4歲時才可以鑒別雌雄,多種因素讓魚子醬物以稀為貴。為了生產高質量的魚子醬,吳元建在加強魚苗選種和培育、精心培育魚飼料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魚子醬加工一共有16道工序,我們必須在15分鐘內全部完成,否則它的口感會大打折扣。”吳元建介紹,去年8月,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一條魚子醬生產線,目前已經在試運行。“投資雖然大,但收益也十分可觀,起步價就達到了十多元每克。”
“近期,我們與澳大利亞簽署了折合人民幣約1300萬元的魚子醬出口訂單,這也是我們首次出口魚子醬。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擴大出口規模,不斷提升海外市場份額,爭取全年出口額能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春天到來,大地上處處綻放著生機,吳元建期待,水底下的鱘魚也將給自家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活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