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的海南海王星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王星公司)養殖廠房內,十多個藍色海水養殖池整齊排列,數不清的石斑魚苗游弋其中。
魚蝦不入海,反倒在“樓里游”,這樣的景象在園區里并不罕見。作為海南省首創上樓養殖模式的園區,馮家灣產業園持續探索更多漁業品種進入車間養殖、育苗的經驗,為近百名漁民提供就業崗位,新質生產力正在這里加快培育。
“經過技術攻關,我們取得了新突破。”看著滿池的魚苗,海王星公司副總經理鄭培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技術突破使石斑魚苗不僅實現了全人工工廠化繁育,出苗率還提高了5倍。不久前廠房產出的80萬尾石斑魚苗,更是以每尾1.6元的價格出售,產值達到128萬元。
記者了解到,種苗問題一直是石斑魚養殖行業的痛點,依照傳統的露天養殖方式,平均出苗率不足10%。現在在海王星公司的養殖廠房內,出苗率達到了60%。
如何實現出苗率大幅提升?“這源于園區提供的可控可調的養殖環境,以及公司不斷謀求技術力量的雙重加持。”鄭培介紹,在馮家灣產業園,室內工廠化育苗打破了傳統育苗方式,將過去不可控的自然環境變成了人工可調節的環境,大大降低了復雜環境對魚苗生產的制約。
“不僅如此,室內育苗環境采取的是恒溫,園區的海水取水工程更是能供給凈化后的優質海水,有利于種苗的生長。尤其是室內不刮風下雨,為種苗提供了穩定的生長環境。”鄭培說,目前公司培育的石斑魚苗大多銷往海南各市縣,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馮家灣產業園管委會出面牽頭,給公司育苗帶來更多技術支持。海王星公司總經理洪宜展介紹,公司入駐之初,也曾因繁育技術不成熟,出現過第一、第二批種苗出苗率不太理想的情況。
在管委會牽線搭橋后,公司跟海南大學等單位合作,技術人員刻苦鉆研、突破技術難關后,第三批出苗率有了顯著提高,達到了目前的成果。
“具體來說,就是對水溫、溶氧、PH等關鍵參數實時調控,使得魚苗各階段發育都在最舒適環境。”洪宜展說,今后公司將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和人才培養,加強海洋經濟生物新品種和良種開發,以種苗業為核心,著力發展現代漁業、數字漁業、休閑漁業,構建“海陸接力”等新型養殖模式。
馮家灣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林尤郁告訴記者,如今,入園企業育苗存活率最高達到七成,入駐的養殖戶育苗存活率也從傳統的50%增長至80%。上樓養殖模式有效地推動水產養殖戶、水產企業樹立起健康綠色養殖理念,提高水產企業競爭優勢,有利于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目前,園區已經成功在車間養出東風螺、南美白對蝦、老鼠斑魚、海葡萄、海馬等十多個種類。2023年園區完成產值5.47億元,增長42%,有力助推了文昌市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