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的運城,有著4600多年的食鹽開采史和70年的無機鹽開發史,這里的鹽堿地總面積達到23.88萬畝,主要分布在永濟、新絳、鹽湖等5個縣(市、區)。多年來,如何做好鹽堿地的開發利用一直是當地的大難題。
“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由于地勢低,運城市永濟市開張鎮的耕地有三分之一都是鹽堿地。每到雨季,地里全是倒灌的河水和雨水,而雨季過后,地里除了蘆葦和鹽蒿外,全是無法利用的鹽堿土。
“我們村共9000畝耕地,三分之一是重度鹽堿地,種不了農作物,只能荒在那里。”說起曾經荒廢的鹽堿地,開張鎮西開張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衛星就一肚子感慨。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地荒在那里就會長出堿蓬草,如果放任不理,冬天就很容易引發火災。為了安全起見,村里每年兩次的除草,就要花掉4萬元。
“不僅沒有經濟收入,反而成了負擔。”張衛星說道。
為了解決這近3000畝重度鹽堿地的利用問題,西開張村進行了各種嘗試。據張衛星介紹,村里陸續在這塊地上嘗試了改良水稻、艾草、洋姜、冬棗等作物,全都半途而廢。
2021年,永濟市委常委、開張鎮黨委書記武鑫無意中看到一篇寧夏鹽堿地養出海蝦的報道。在多方考察之后,開張鎮政府與江蘇通威集團達成合作。先在村里建設了3個小拱棚,開始試養南美白對蝦。
盡管這里鹽堿地的水質與海水成分十分相近,養殖南美白對蝦對于西開張村來說并不是一件易事。記者了解到,通威集團的技術人員在這里先后試養了6批蝦,經過反復調配水質,蝦從最初的當天死亡到成活期延長了兩個月。
據張衛星回憶,養殖初期,為了使水配比含鹽量達到12‰的“準海水”標準,技術人員前后往返西安專業機構送樣檢驗40余次,花費200萬余元。功夫不負有心人,2毫米的小蝦苗終于長成了15厘米的大蝦。
如今的西開張村,共有1000余畝重度鹽堿地被開發利用,建成了1000個養殖棚。2023年5月,第一茬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成功出欄,剛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今年的市場行情特別好,價格差不多能到35元到40元一斤。我們養出的蝦目前可謂是供不應求,光周邊城市就訂完了全部的蝦。”張衛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棚產量1500公斤到2000公斤計算,每年共有兩批蝦被養成上市,即使按低價50元一公斤計算,一個棚保守估計純利潤可以達到6萬元到8萬元。
據張衛星介紹,1000個南美白對蝦養殖棚中,有20個經營收益歸村集體所有,僅此一項,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0萬元。
除了賣蝦利潤的分成,鹽堿地的租賃以及用工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曾經5元一畝都沒人租的重度鹽堿地,現在按照每畝1000元租給了養蝦的投資商,蝦棚還帶動了周邊150多名村民就業。據西開張村村民介紹,目前在蝦棚工作,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而過去純靠農業收入,每年每人的平均收入也就只有3000元到5000元。
開張鎮鎮長衛亞妮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下一步,南美白對蝦養殖將覆蓋3000多畝重度鹽堿地,全力打造晉陜豫最大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不僅如此,依托西開張村“南蝦北養”的成功經驗,開張鎮將在轄區內有資源優勢的7個村進行經驗推廣,期望通過更多耐鹽堿作物的引進,解決近2萬畝鹽堿灘地治理難題。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是關鍵。衛亞妮介紹,近年來,開張鎮持續做好以高標準有機冬棗為主體、以果蔬基地和水產養殖為助力的“一體兩翼”產業建設,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土地畝產價值,實實在在讓農民增收。
“接下來我們計劃和科研院所展開合作,利用固體廢棄物‘變廢為寶’,研發人工土壤來改良鎮上的鹽堿地。”衛亞妮表示,開張鎮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鹽堿地,若改良成功,有望大幅提升土地的利用價值,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