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魚上市時間延后,飼料、魚苗和塘租等成本增加
南方農村報訊:年初的寒災凍死了梁誼標養的大部分羅非魚,4月初,他重新投苗,希望“哪里跌倒哪里再站起來”。雖然現在的羅非魚價格較高,但這并不能讓他放心。這位在花都養了多年羅非魚的養殖戶,最擔心的還是市場行情好時沒魚賣,到賣魚時價格又再出現回落。
魚價受市場供求的直接影響,在眾多養殖戶看來,今年新魚上市將比往年更加集中,會對市場行情造成一定的沖擊,加上今年高漲的養魚成本,令他們對今年的收益不敢樂觀。
新魚將拉低魚價
廣東的羅非魚養殖業在經歷年初的寒災時,絕大部分越冬魚被凍死。剩下不多的越冬魚在上半年魚價高企的誘惑下,該賣的都賣了。市場上商品魚緊缺,只有靠今年新魚的上市來緩解。
據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今年新魚的投苗時間多為4月份,經過幾個月的養殖,目前的規格普遍是3-6兩/條。預計新魚大量上市的時間將在9月中旬后。也就是說,在隨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商品羅非魚的市場供應仍將繼續緊張。
“現在的情況是,有價格卻沒魚賣。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梁誼標感嘆道,但到我有魚賣的時候,很多魚都能上市了,價格將很難維持現在的高位。
據了解,年初的寒災后,羅非魚塘頭交易價格持續上漲,從年初的2.9元/斤漲至5元/斤左右,這是近幾年來少有的高價,并一直穩定至今。但能從高魚價中實際獲利的養殖戶卻只是躲過寒災的極少數,多數在“望價興嘆”,重新放苗后再賭今年的行情。
“高魚價不會維持太久,估計今年的新魚上市后,魚價將會出現回落,但應該不會跌到去年那么低的水平。”茂名市茂南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陳德壽這樣認為。記者在向多位行業人士咨詢時,他們均對此看法表示贊同。
魚價走勢同時受出口價格的影響。業內人士分析,去年魚價低的主要原因是各加工出口企業之間在國際市場上通過低價競爭,搶奪市場,壓低了國內的收購價格。“但在今年上半年商品魚供應不足的高魚價時期,出口企業高買高賣,同樣能獲得國外的定單及利潤。”湛江一大型水產加工出口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但加工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仍然存在,當商品魚供應充足的時候,部分出口企業難免又會壓價收魚再低價對外銷售,這將對新魚上市后的魚價造成直接影響。
魚價4元/斤可平本
“即使魚價不跌到去年的低位,但對于純投料的養殖戶來說,今年的養魚成本增加不少,低于4元/斤的價格都會虧本。”梁誼標說,“這主要是飼料成本的增加。”
據記者了解,羅非魚飼料從年初到現在已經提價數次,到8月初,浮水料價格普遍為3900-4200元/噸,每包漲了12元(每斤飼料漲了0.3元);沉水料現在的價格已經高達130多元/包,漲了20元(每斤飼料漲了0.25元),上漲近兩成。梁誼標介紹說,浮水料的餌料系數約1.5,沉水料約1.7,今年每斤魚的飼料成本要比去年多出近0.5元。
再加上今年買的苗比往年貴,塘租提高,人工支出更大,總的算下來,每斤魚的養殖成本實際已經達到了4元。“當然,養殖成本也因地而異,在其他塘租及人工相對便宜的地區,或混養禽畜的,成本也相對較低。但飼料升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在各個地方都一樣。”梁補充道。
“聽說禽畜飼料前段時間降了點價,不知道魚料會不會也跌點?”梁誼標向記者打探。順德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魚料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由于飼料原料——豆粕價格的回落,禽畜飼料確實跌了1元/包,但羅非魚料的豆粕用量并不大,再加上前幾次的飼料漲價并沒有完全消化掉原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所以水產料目前跌價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的企業還計劃再漲一次價呢。”該人士說道。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