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國博士鏡頭記錄當年順德風貌
35年情牽桑基魚塘,其著作成為國際上研究中國桑基魚塘的重要文獻
詹森博士是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前日,他來到順德,前往勒流和甘竹灘等地訪問,看望一批老朋友,并向順德區博物館贈送一批他上世紀70年代拍攝的桑基魚塘老照片。
35年前,詹森博士第一次來順德,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幾乎每年來一次順德,中國桑基魚塘研究就是他一輩子最重要的科研課題。
[照片]
記錄順德城鄉風貌
前天,順德區博物館館長凌建打來電話,稱有位加拿大老專家研究順德桑基魚塘30多年,并拍有大量上世紀70年代桑基魚塘的老照片,非常難得。記者聞訊,立即前往。詹森博士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地道的順德話,讓人驚嘆不已。詹森博士首先向記者展示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順德拍下的老照片,大部分照片主題是桑基魚塘,男人在魚塘里網魚,女人在家里養蠶抽絲,照片質量清晰,場面宏大,動感鮮明,一點也不比今天的數碼相機拍攝的差。除了桑基魚塘,詹森博士還拍有清暉園、步行街、容奇電子廠、順德糖廠、甘竹灘水電站等不少照片,他還按年代、地點分類整理,刻成光碟,保存完好。對于這些老照片,凌建如獲至寶,他說這是改革開放前夕順德城鄉風貌最好的見證。
[課題]
終身研究桑基魚塘
詹森博士今年67歲,在國內讀博士時,他就向往來中國研究農村經濟,可等他畢業時,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他來不了中國。1968年到1970年,詹森博士常住香港荃灣,開始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當年香港荃灣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方,那里會聚來自大陸各地的創業者,不到幾年時間,荃灣已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1971年,詹森回國,與加拿大中國大使館的朋友說,他想來中國研究南方農村經濟。1973年,詹森來到廣東,選擇了順德勒流、廣州人和等5個人民公社作為他研究桑基魚塘的站點。詹森介紹,6年以后,他再次來到順德,此后20多年,他幾乎每年都要來順德考察訪問,不過,1986年以后,順德農業經濟開始向工業經濟轉型,所以他在香港、順德兩次見證了中國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多年的研究,詹森撰寫出《兩條路走路——中國南方經濟發展》英文版等著作,成為國際上研究中國桑基魚塘的重要文獻。
[習慣]
說順德話交順德友
只來順德20多次,為何能說一口地道的順德話?詹森博士說,他讀大學時就開始學習普通話,在香港3年他就學會了廣州話,有意思的是,他太太也是博士,“她對中國漢字一個也不認識,卻能說一口標準的廣州話,比我說得好多了。”
詹森博士在順德待的時間不長,但在加拿大唐人街有許多廣東朋友,那里許多人喜歡粵劇,廣東去的粵劇演員演完戲,就把戲劇和戲箱留在那里,他就大量收藏,以致由他太太負責的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里,1萬多件文物中,有30%來自中國。詹森頗感欣慰地說,就是在中國當地,今天很多戲服都難以找到,而在他博物館里就有,前些年,他還贈送了部分老戲箱給廣州荔灣區博物館。
詹森博士對于順德的了解可謂如數家珍,他說起一件件往事娓娓道來,對一個個老地名也能說能寫,甚至還能區別臺山、順德、廣州不同的發音。詹森博士結交了大量順德朋友,他拿出一沓相片,說起甘竹灘、勒流南水的干部群眾,至今他還稱名道姓,哥啊姐啊的叫出一大群,并且還說,順德菜好吃,“蠶蛹你怕不怕?我就吃過,很好吃的。”回憶起30多年前的順德,詹森博士說,那時順德以漁業為主,風景漂亮,交通簡單,現在變化太大了,是一個發達的現代化城市。
這兩天,順德區文體部門干部陪同詹博士訪友,令他非常開心,他說以后還要經常來順德看看。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