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晚報訊:辛苦近半年,還有2個月就將開捕,撞上這高溫天沒完沒了,大閘蟹蛻殼受不受影響,胃口有沒有變化……昨天,工業園區陽澄、漁業、懸珠等村50多個老蟹農,坐進唯亭辦事處4樓課堂,向專程從南京趕來的省淡水水產研究院研究員陸全平問計。
55歲的懸珠村蟹農張根林,在陽澄中湖承包了20畝養殖水面。“養蟹是門學問,自己養了10多年,還一直在摸索呢。”他告訴記者,“凌晨4點出的船,投放了100斤玉米、小魚,大熱天也不知道對不對蟹的胃口,特意趕早回來向專家問個明白。”上午10時,記者在現場看到,小課堂里坐得滿滿的,老蟹農們都豎著耳朵在聽,有的還邊聽邊做筆記。“水溫對大閘蟹蛻殼有一定影響,水溫超過 28℃時,蟹的生長會受到抑制,餌料投放是有講究的……”專家一席話,聽得大家不住地點頭。張根林對著記者說,自己經常是100斤玉米、100斤小魚一投,品種單一,“現在才知道,大閘蟹和人一樣,大熱天也不喜歡大魚大肉,小魚量要少投,以素餌為主,多投些玉米、混合型顆粒餌料,這樣容易被吸收,蟹的個頭長得快”。他說,大閘蟹熱天胃口有多大,自己心里沒底,專家有個好辦法,“餌料投下去,水面浮草多起來的話,就說明投少了,蟹吃不飽就會咬水草,水草一斷就會浮上水面”……
同樣承包了20畝水面,張根林放了1.2萬只蟹苗,而蕩浪村蟹農、56歲的朱小金卻告訴記者,他只放了8000只苗。大家心里各有一本賬,朱小金說,1.2萬只苗、8000只苗預計分別能回捕2500斤和1500斤成蟹。3.5兩規格的雄蟹每斤賣到40塊,多出2兩規格的20塊。這樣一算,自己的收入整整多1萬塊,自己求的是“規格”不是“數量”。張根林聽了有點不服氣,“自家蟹苗、餌料投入都多,管理也跟得上,規格、數量都要,不愁掙不到錢……”圍網面積壓縮以后,養殖水面有限,究竟投多少苗才適合呢?專家的答案是,蟹苗投放量在允許的范圍內,關鍵是4個字——“科學養殖”。
昨天,唯亭陽澄湖大閘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家龍告訴記者,陽澄湖養殖水面已由原來的8萬余畝減到了3.2萬畝。合作社擁有園區陽澄湖萬畝水面養殖使用權,按每2戶合租20畝水面1個圍網原則吸納養殖戶入社。網圍面積壓縮以后,科學精養成了蟹農們最關心的話題,請水產專家教養殖方法受到普遍歡迎,蟹農們都說 “這樣的課要多開才好”。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