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制報訊:“面積150畝的魚塘,僅魚苗就投放了9500斤,里面的魚幾乎死光了,累計損失二三十萬元,我真不知如何是好……”近日,在寶應縣消協,一位中年婦女向工作人員聲淚俱下地哭訴著。
為魚治病卻害了魚
這位中年婦女名叫徐華風,家住寶應縣柳堡鎮鄭渡村,從事水產養殖已經有十多年。今年,她承包了村里150畝水面,累計投放鯽魚、花鰱等魚苗9500斤。憑多年水產養殖經驗,五六月份是魚病防治季節。4月24日,她特意請鎮上賣魚藥的陳某到自家魚塘查看,請他為魚病防治開個處方。陳某向她推薦了一種叫“菌毒先鋒”的藥,說這種藥比其他藥效果要好得多。徐華風按照陳的建議,從其店以每瓶19元的價格購買了“菌毒先鋒”30瓶。4月29日,徐華風按照該藥說明書要求及陳某的吩咐,將該藥兌水后放入魚塘里施用。用藥后第二天,徐華風發現少量死魚。從5月1日開始,徐華風發現了大量死魚。徐華風一下子慌了神,急忙向陳某反映死魚的情況,并帶他到魚塘進行查看。陳某認為,自己銷售的“菌毒先鋒”手續齊備,絕對沒有問題,但對魚的死因他始終說不清楚,只是建議她施用解毒藥并給魚塘換水。徐華風一一照辦,但死魚還是逐日增多。
當調查人員詢問這次死魚事件的相關損失時,徐華風說,從5月1日到18日每天都有幾百斤上千斤的死魚,現在魚塘的魚死得基本差不多了,共給她造成魚苗、飼料、魚藥等直接和間接損失二十余萬元。
魚死疑似藥物中毒
為了弄清魚的死因,5月9日,她帶著死魚,來到寶應縣水產局,要求對魚的死因進行確認。水產局當即派了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了調查取證。
該局直接參與現場調查的技術人員吳霆表示,經過對魚塘數十條死魚的尸體解剖,發現魚的內臟器官及魚體表面并未出現異常,只是發現魚鰓腫大,從而排除了魚兒因食物中毒、水體不適或天氣反常所引起的死亡,初步斷定為化學藥物中毒死亡,從某種特征上來講,魚的死因系“戊二醛”中毒所致,初步認定,魚的死因與施用的藥物有關。
另據負責對此案調查處理的寶應縣漁政管理站站長劉如翔向調查人員透露,經過對陳某所銷售的“菌毒先鋒”所標注的“生產許可證號”、“證件編號”、“執行標準”等相關標注內容的現場檢查審核,發現其中存在嚴重問題,與國家相關規定不符,初步認定該藥為假藥。目前,寶應縣水產局對陳某尚未銷售的“菌毒先鋒”魚藥全部進行封存。
記者還了解到,陳某是在未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擅自從事魚藥銷售。目前,寶應縣工商局已責令陳某停止經營活動,并對其立案調查處理。
農村魚藥市場亟待規范
陳某稱,自己是個老獸醫,對漁業生產的相關技術問題也不是外行,徐華風魚塘死魚事件與己無關。理由是,他是和河北的一個正規廠家做生意。該廠的業務員在推銷該藥時向其提供了相關合法證件,并提供了蓋有廠家公章的銷貨憑證,證明該魚藥非自己生產。如果是藥物引起死魚,應該由廠家承擔賠償責任。寶應縣水產局隨后與該廠取得聯系,一位自稱是銷售業務主管人員稱,陳某銷售的“菌毒先鋒”上所標注的內容與廠方無關,可能系銷售人員本身所為。
目前,該局正在與上級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對此事件作進一步調查處理。該消協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圍繞農村魚藥市場,工作人員在常規檢查中發現諸多不規范不合格的現象,這給廣大養殖戶帶來了巨大隱患。有關部門應加大檢查和懲罰力度,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