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舟山網資訊: 今年我市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任務,隨著最后一批黑鯛魚苗在岱山人工魚礁海域的順利放流,日前已圓滿完成。今年,我市實施了大規模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入409萬元,放流8個品種、計7000多萬尾魚(蟹)苗,是近年來放流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年。
從5月初到7月中旬,全市共放流15個批次。在舟山灰鱉洋五峙山自然保護區放流2~3期仔蟹83.7公斤、魚免魚苗97216尾、海蜇苗1274萬只,在岱衢洋附近海域放流2~3期仔蟹43.2公斤、大黃魚苗22.8萬尾、黑鯛苗35萬尾,在中街山列島特別保護區海域放流大規格大黃魚苗28570尾,在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附近海域放流厚殼貽貝苗種300萬粒、黑鯛苗22.7萬尾、海蜇苗2560萬只,在朱家尖人工魚礁附近等放流海區投放日本對蝦苗2020萬尾、黑鯛苗61.8萬尾、牙鲆苗30.6萬尾。此外,舟山一些涉海企業也進行了資源補償增殖放流,分別在岱衢洋附近海域、朱家尖海域投放了大黃魚苗261.8萬尾、黑鯛苗52.5萬尾、2~3期仔蟹126.6公斤。
據有關跟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幾年來的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舟山海域大黃魚、梭子蟹、海蜇等經濟類水產資源數量明顯增加,從捕獲的各類標志魚反饋情況來看,放流品種長勢良好。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已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擴大了舟山海域天然魚類種群規模,對改善漁業資源生態環境具有積極意義;漁場生物量不斷增加,促進捕撈漁民增產增收;黑鯛等苗種的增殖放流在人工魚礁附近形成了島礁性魚群,帶動了海捕、海釣等旅游業、休閑漁業的發展。隨著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的深入實施,其在資源、生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價值將會更加凸顯。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