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記者從塘沽區獲悉,由濱海新區管委會、塘沽區政府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共同組建的天津海洋技術研究院開工在即。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基地。石斑魚、多寶魚(學名大菱鲆)、扁口魚(學名牙鲆)等珍稀海產品,將更多地端上百姓餐桌。
據介紹,海水養殖業現已成為本市現代漁業的支柱。即將開建的天津海洋技術研究院位于塘沽區海濱浴場以南、濱海大道以西,是規劃中的濱海海水養殖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域,共包括海洋技術研究所、中試基地和產業化示范基地三部分。該研究院計劃用5年時間,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帶動本市海水養殖業和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將在天津海洋技術研究院內設立海珍品養殖技術研發轉化中心、海洋生物技術研發轉化中心等4個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海洋生物、海洋環境研究,發展無公害、資源節約型工廠化生態養殖。其中,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技術將是該院主要研究項目之一,并將打造一個約3.3萬平方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基地,重點養殖石斑魚、多寶魚、扁口魚等珍品魚類,實施產業化示范。
據了解,“封閉式循環海水養殖”通過先進水質生態調控技術,使得珍品魚類在一個封閉的海水循環系統中生長,并利用微生物、貝類和水生植物的凈化能力,令污染物自行消化。它克服了傳統流水式養殖的缺點,令海水實現循環利用,每天補水量不足10%,具有占地少、節水、節能、無污染、高效高產的優勢。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