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挺且直,首辦漁輪開新路
發布時間:2008/6/30 15:36:00 來源:互聯網 編輯:
我來說兩句(1)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中國水產養殖網消息:盛夏的太陽格外炎熱,記者懷著慕名的心情再次來到鹿西島,走上鹿西碼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锃亮威武、桅桿林立的鋼質漁輪,岸上的新房整齊排列,鱗次節枇,一幅和諧雙馨的新漁村景象。漁輪帶來了漁村的繁華和富裕,說起漁輪,就不得不提起我縣興辦第一對鋼質漁輪的漁民石寶福。
石寶福,一位地地道道的鹿西漁民,20多歲從事拋錠張網生產,30多歲興辦漁輪,40多歲從事漁船用油供給,石寶福的青壯年與船結下了不解之緣。初見石寶福,黝黑的皮膚,黑中發亮,堅強中透著執著,說起當初為何第一個吃螃蟹興辦漁輪,石寶福侃侃而談:上世紀80年代,全縣的生產漁船均以拋錠張網、中罾等木質漁船為主,這些傳統生產方式產量低、收入少,而此時漁輪已悄然在龍灣、樂清等地興起,敏銳的石寶福便利用這些漁民上島休整的契機,主動與之交流。經了解這些漁輪生產方式靈活,且作業時間長,不受潮流限制,每年每個漁民收入約3-4萬元,而當時拋錠張網作業每人每年僅6000多元。敢于求變的石寶福便帶上幾個漁民兄弟到樂清蒲歧、龍灣狀元等地考察,經多番考察后,石寶福毅然賣掉了木質漁船,與漁民兄弟們籌集了29萬元,于1986年底到上海漁業公司復興島基地買下了洞頭第一對鋼質漁輪。
講起初辦漁輪的辛苦,石寶福至今記憶猶新。由于剛辦漁輪,什么事都不知道,干什么事情都要摸著石頭過河。首先要解決的是馬力指標,幾經周折從大門買來270 匹的馬力指標,缺口的80匹馬力指標經努力由縣水產部門補足。其次是辦理、配齊各項漁業證書,由于船員不曾具備各類證書,必須到外地聘請有資質的漁業證書,幾經打聽、找人、尋訪,輾轉溫州、杭州等地漁業公司,花了近一年左右的時間終于辦齊各類證件。

“萬事開頭難的事還不僅這些,當時壓力最大的是老百姓的風言風語”,石寶福說:“那個時候整個鹿西鄉講什么的話都有,言詞污穢,不堪入耳”。生性倔強的他就不信這個邪,大陸地區的漁輪都辦起來,海島地區的漁輪為什么辦不起來?雖然已決定要去搏一把,但他也著實感覺到了鋪天蓋地的壓力。天道酬勤,隨著漁輪第一個航次,第二個航次生產下來,到第三個航次時,全鄉整個輿論發生了明顯變化,看到漁輪效益的漁民們紛紛賣掉木質漁船,轉辦漁輪,到第二年,鹿西村新增漁輪就達5對,由此也拉開了全鄉乃至全縣大辦漁輪的序幕。截止目前,全縣共有漁輪372艘,其中鹿西村漁輪151艘、漁業產值1.6億元、漁輪資產9000多萬 元。
問起當初興辦漁輪時最感動的事時,石寶福不無感激的說:“當時辦漁輪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時任洞頭縣委書記的陳久忠就說:你們只管辦起來,有什么困難盡管來找我們。記得第一年漁船年檢通不過,是縣領導、主管局負責人簽字承擔,才獲通過,如果沒有縣里的大力支持,事情就不會這么順利。
南方漁網編輯:水洛洛
|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評論列表 |
|
|
鹿西漁民 2009/8/13 16:42:42 |
|
偉大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