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岳陽市南岳坡碼頭,往日相對沉寂的洞庭湖一下熱鬧起來,數十條漁船穿梭湖面。從昨日中午12時起,禁漁3個月后的洞庭湖正式開湖,漁民們又開始了一年的捕撈作業。
每年有來自魯、蘇、皖、鄂、川、湘等6省的近8000名專副業漁民在洞庭湖捕撈生產。漁民們說,這些年捕到的魚大了,數量也多起來,情況有所好轉,主要得益于春禁。在春禁期間,政府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解決漁民的實際困難,漁民違禁捕撈現象明顯少于往年。
岳陽市是漁業資源大市,境內天然水產資源是目前國內最有保護價值的淡水漁業種質資源基因庫,全市共有漁業水域472.5萬畝,天然水產資源中有魚類117種。“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擔魚。”洞庭湖禁漁為洄游魚類提供了最佳生態環境,實際上惠及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為了維護洞庭湖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今年6月20日,洞庭湖魚類人工放流活動在岳陽漁港啟動,220萬尾人工增殖魚苗和1500公斤大規格魚種被投放到洞庭湖。
自岳陽開展春季禁漁和魚類人工增殖放流以來,魚類資源狀況改善效果明顯。自2002年起,長江湖南段183公里江面和東洞庭湖區域開展春季禁漁,受到濫捕濫撈影響的洞庭湖漁業資源開始逐年恢復,魚的個體增大,魚類資源每年以15%的幅度增加。2007年,每條漁船每天的捕撈量達到了2001年的3倍。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