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海頻道消息:我國水產專家近日云集廣東省湛江市,對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交流,并就北部灣地區在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推動北部灣地區尤其是“兩廣”和海南三省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對蝦苗種協會、海南大學、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園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的有關水產專家教授等先后作了發言。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會長、湛江國聯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說,我國對蝦養殖產量自2003年起已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對蝦出口貿易自2000起一直排在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第1位。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已成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和泛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湛江市農業經濟和外貿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沿海地區農漁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門路,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漁民轉產轉業、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南美白對蝦于1988年7月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從南美引進試驗推廣養殖。它具有生長快、抗逆性強、飼料蛋白需求量低和易于集約化養殖等特點。近年來,南美白對蝦的人工育苗技術在我國尤其是沿海一帶得到了普及,2006年產量為51.2萬噸,比2004年增長51.2%。全國對蝦育苗場發展迅猛,星羅棋布,僅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就有南美白對蝦育苗場1000多家。去年,全國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及產量均占對蝦養殖總面積和總產量的70%左右。由于大面積的養殖,造成了大量的有機污染;同時,因缺乏種質病毒檢疫和受不良水質的影響,造成病害的交叉感染;養殖過程中的人工海鹽、鹵水的大量使用,造成大面積尤其是高產區如珠三角土地鹽堿化日益突出,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生長速度緩慢、病害較多、養殖周期偏長、餌料系數偏高、規格偏小等現象,嚴重地影響著養蝦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針對上述不良情況,專家們提出了南美白對蝦的發展對策:一是規范蝦苗市場,培育SPF蝦苗;二是建立對蝦重要病原檢測體系和病害防治網絡;三是建立SPF對蝦養殖體系;四是努力提高對蝦產品質量;五是提高養殖科技含量,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此外,禁用抗生素生產蝦苗,禁止采用高溫(超過32℃)培育蝦苗。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