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份浙江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數據來源于杭州、嘉興、湖州、紹興、溫州、臺州、寧波、舟山、金華、麗水和衢州11個市;測報面積:池塘/水庫59444.20畝,灘涂55945畝,海水網箱271674m3,淡水網箱48274m2,溫室31456.40m2,流水養殖298.50m2;起止時間為2008.4.1-2008.4.30。
4月份,全省11個市測報的26個養殖品種中有12個品種監測到35種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1種,細菌性疾病20種,真菌性疾病3種,寄生蟲病5種,其它5種,病因不明1種。本月測報結果表明:生物源性病害占82.86%,其次為其它,占14.29%。發病率較高的有大黃魚脫鱗、爛尾病78.53%,斑點叉尾鮰腸套結23.03%,青蝦軟殼病12.50%,三角帆蚌進水口潰瘍10.48%,溫室鱉潰爛病15.05%、性早熟癥11.54%;死亡率較高的有斑點叉尾鮰腸套結2.47%,大黃魚脫鱗、爛尾病2.09%,流水養殖草魚爛鰓病1.61%。
魚類:共15個品種,其中8個品種發病,共監測到14種病害(細菌性疾病10種,真菌性疾病2種,寄生蟲病2種)。發病率較高的有大黃魚脫鱗、爛尾病78.53%,斑點叉尾鮰腸套結23.03%;死亡率較高的有斑點叉尾鮰腸套結2.47%,大黃魚脫鱗、爛尾病2.09%。
甲殼類:共5個品種,2個品種發病,共監測到4種病害(細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病1種,其它1種,病因不明1種)。發病率較高的有青蝦軟殼病12.50%,該病死亡率不高;其它3種病害發病較輕。
貝類:共5個品種,僅三角帆蚌發病,共監測到6種病害。發病率較高的有進水口潰瘍10.48%,車輪蟲病7.93%,死亡率均較低。
爬行類:1個品種,溫室鱉監測到9種病害(病害數比上月減少了2種),其中細菌性疾病6種,其它2種,真菌性疾病1種。發病率較高的有潰爛病15.05%、性早熟癥11.54%,死亡率均較低;其余病害的發病程度均較輕。外塘鱉監測到2種病害,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
5月份隨著氣溫、水溫的繼續升高,水生動物開始進入生長旺盛期,攝食量增多,投飼量會大大增加,導致殘餌和排泄物增多,水質易惡化,所以各種病害的發病率都會有所上升。
根據歷年來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情況和今年病害發展的趨勢,預計5月份常規養殖魚類將會發生出血病、腸炎病、赤皮病等,海水魚類將會以弧菌病、爛尾病為主,甲殼類將會發生病毒性疾病、固著類纖毛蟲病等,而鱉仍以細菌性疾病為主。為此,提出以下幾項措施,供參考:
1.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質改良工作。水溫回升后,各類病原體開始活躍,一遇不穩定環境,極易誘發病害,可用生石灰、含氯制劑全池潑灑,清除病原;也可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
2.科學用藥、規范用藥。養殖過程中的預防用藥、對發病個體的藥物治療都必須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漁藥使用的規定,做到科學用藥、規范用藥,以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3.嚴格按“四定”科學投飼,特別要投喂營養全面的全價配合飼料,對放養魚(蝦)苗種的池塘在放養之前應培育好天然餌料。
4.及時巡塘,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視情況適時開增氧機,預防或減輕浮頭。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