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漁業報訊:在中國,有“海闊憑魚躍”和“鯉魚跳龍門”的說法。那為什么鯉魚要跳出水面呢?為什么魚類要魚躍呢?還有體積龐大的鰩魚,為什么會跳出水面傷人呢?這其中的原理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發現:魚跳躍出水面,有的是為了覓食,有的是為了逃避追殺,還有的是為了吸引異性。
有些魚跳出水面是為了覓食。典型的就是熱帶肉娃納魚和大白鯊等跳出水面是為了捕捉食物。而且它們有不同的跳躍技巧,熱帶肉娃納魚的跳躍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它在水里先把身體彎曲成S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鉆出水面,捕捉昆蟲、小型鳥類或哺乳動物,然后飽餐一頓。大白鯊跳出水面也是為了覓食,它們以飛箭一般的速度游向獵物,突然抓住獵物后,會乘著慣性躍出水面使獵物缺氧窒息。有時它們會躍出水面捕捉水面上的生物如海鳥等。
有些魚跳出水面是為了逃避追殺。一些被追趕到水面上的魚有時候為了自保,會突然跳躍到水面上,從而迷惑對方,不讓對方知道其去向。或是跳出水面后重新進入水中,從而可以改變逃生路徑,避免被捕食者抓住。比如鯔魚,為了逃避梭魚或鱸魚的追趕,它們常常跳出水面。鰩魚個頭夠大,但它們是牛鯊和錘頭鯊魚的美食,在危險的時刻它們會跳出水面激起巨大的海浪,迷惑天敵的追捕。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對于齒鯨、海豚、虎鯨和白鯨等群居類型的魚類來說,跳出水面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吸引異性,或向所中意的對象求婚。在魚類的社會生活中,雄性經常到處嬉鬧,表現活躍是吸引異性的一種方式。雄性魚跳出水面又鉆入水中,引起水面一陣波瀾,也是為了吸引雌性魚的注意。這種現象在群居類型的魚類當中非常普遍。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生物進化的一種標志,人類早期的活動就是在群居中體現個體的差異,這種現象也值得進化史研究方面的專家借鑒。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鯨魚、鯊魚和金槍魚等,常常被有吸管并攜帶寄生蟲的長腳魚糾纏。于是它們經常地鉆出鉆進水中,或突然地跳出水面,也是為了沖洗掉這些可惡的長腳魚。
當然跳出水面對很多魚類來說不是特別難的事,大部分魚類都善于跳躍。有的魚類跳出水面的動作還很熟練呢!有些魚類甚至能夠在水面滑行幾百英尺。經過分析和研究,科學家認為魚類跳出水面有很大的好處,除了可以更好地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存以外,魚類的這種本能反映,也是對生物進化的一種體現。科學家希望人類不要過多地干預魚類的“生活”,避免在一些刺激下,魚類的“跳躍”會傷害人類。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