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魚”的風波似乎才剛剛平息,島城海水魚養殖業戶又遭遇新的挑戰:餌料、燃料、人工成本大幅增加,而由于擔心失去市場產品不敢輕易漲價,越來越薄的利潤加速了養殖行業的洗牌,一些中小業戶已經被迫轉行離場,剩余的業戶只能借助提高養殖技術增收節支,希冀奧運行情到來時打個“翻身仗”。
養殖成本大幅增加
“養了十多年的魚,現在就是靠吃老本維持著。”膠南養殖戶韓先生告訴記者,魚類養殖成本中,除了廠房固定資產外,投入最大的就是餌料。他養了8萬多條魚,其中包括鱸魚、黑頭、牙鲆等。現在水溫較低,魚類進食量較少,餌料用量一般每天3噸左右,主要是面條魚等。2007年初,餌料的價格為每斤1元至1.2元之間,現在已經漲到每斤1.5元以上。
“其實養魚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時投餌料,工作相對簡單,現在我們每個月給1500元的工資,還包吃包住,都沒人愿意干。”韓先生告訴記者,除餌料外,人工成本也大幅度提高。2006年時,工人的工資為800元,2007年漲到1200元,現在高于1500元。綜合餌料、人工和電費、水費等費用,韓先生說2007年初他每個月的養殖成本在8萬元左右,但現在已經提高到10萬元以上。隨著氣溫升高,魚類的食量也會增大,每天的餌料量會增加到6噸左右,每月成本也會增加到12萬元左右。不但養殖成品魚成本大幅增加,養殖魚苗的企業也是生存艱難。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成本激增,整個養殖行業面臨洗牌,一些中小養殖戶已經被迫改行,而苦苦支撐的都是一些規模較大、養殖技術能力較強的業戶。
養殖戶看好奧運市場
“現在嚴格按照規范養魚,等奧帆賽的時候出池。那時候游客多,市場需求也大,還能讓外國人嘗嘗咱青島的特色養殖魚。”記者采訪的四位養殖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奧運市場。他們都在等待奧帆賽來臨的時候,養殖海水魚類的價格能上漲,市場升溫,養殖魚類翻身。
據了解,除了規范養殖、提高魚類的品質外,在漁業部門的幫助下,養殖戶還在推廣各種新的養殖技術,如半滑舌鰨大規格魚種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星斑川鰈池塘生態養殖技術、刺參海上吊籠養殖技術等,以節省成本,提高利潤。 另外,漁業部門還啟動了科技入戶工程,推廣半滑舌鰨、星斑川鰈、雜交扇貝和斑節對蝦等“新”養殖產品,為漁民開拓新的市場。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