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北部灣水產信息網訊 十世紀是幾千年來珍珠業最輝煌的世紀,是珍珠業最繁榮昌盛,突飛猛進的時期。二十世紀前的幾千年,開發應用的珍珠無一例外為天然野生珍珠。如今此類珍珠產量很少,幾乎絕跡,代之而起的人工養殖珍珠,安產量極大,品質比天然珍珠佳,應用范圍很廣。 一、養殖珍珠的誕生,促進珍珠業突飛猛進。
話從那顆神奇的巨大的“珍珠”說起,有人認為那顆酷似人頭重達6.5公斤的自古以來最大的珍珠,是人工養殖的,并認為需要大約2500年,言下之意,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養殖;到了距今1100年的宋朝,由中國人進行養殖珍珠實驗獲得成功,然而并沒有堅持下去,發揚光大。列了二十世紀伊始,日本面條商御木本辛發現珍珠蠔可以養殖珍珠的秘密,于是便選用廣西合浦珠蠔日本養殖海水珍珠,從而轟動了世界,御氏也就成了“珍珠王”,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日本海水養殖珠開始投入批量生產,與此同時,日本人開始養殖淡水珍珠,選擇了形成50萬年前那個古老而又巨大的琵琶湖(Bewa2Jake)沿岸作為養殖基地,選用健康的珍珠蚌,切成無數小碎塊(粒、片)作為植核材料,植入育珠蚌內,養出了淡水珍珠,但品質欠佳。然而這種養殖方法是成功的。
1940年,日本養殖者總結了前期養珠的經驗教訓,拼棄那種切碎珠母蚌做核的原始而又簡粗的辦法,而改用珠母蚌外套膜作核,獲得成功,于是淡水珍珠養殖業迅速發展起來。列了二十世紀60年代初,日本珍珠業獲得長足發展,生產珍珠數十噸,成為世界上生產珍珠最多的國家。到了60年代后期是日本珍珠最輝煌時期,珍珠業發展達到登峰造杰程度,最高年產量達百噸以上。從70年代起,日本珍珠業進入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海水、湖水嚴重污染,高烈度地震,密集養殖珍珠等天災人禍影響,導致珍珠品質及產量下降,失去珍珠產量居世界首位的地位。
我國的珍珠業,首先是珍珠養殖,與日本情況不同,先進行淡水養殖,開始于五六年代,后養殖海水珍珠,始于八十年代末期。至今已有三十年,目前珍珠產量約二千噸。已超過日本。
現在世界上除中、日兩國外尚有美國、越南等,主要是養殖淡水珍珠。至于海水珍珠,養殖的國家就更多了。為澳大利亞、印度尼兩亞、菲律賓、緬甸、泰國、波利尼西亞及南美一些國家。無論淡水珠、海水珠都在烈火朝天地養殖,其產量不斷提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