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芯片”的金魚 三天賺十萬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圖解:
這個市場目前很冷清,只有到夜里才會熱鬧起來。在市場里,有一根很特殊的電線。這是根專線,只接到市場里60多家魚行中的一家。這家魚行,有200多個魚缸,5000多條觀賞魚,每個魚缸配有獨立的充氧器和過濾器,到了月底,有一個場面是老板趙金偉怎么也躲不過去的。
記者:“到月底來收水費啊,像他這家店鋪得多少錢啊?”
市場管理員:“一個月三四千元錢吧。別讓人家聽到,不找零。”
趙金偉:“錢包壞了,這怎么辦?”
市場管理員:“回頭給你買一個。錢包都撐裂了,不拍拍啊?這么大的老板,錢包的撐裂了。”
趙金偉的魚行很耗電,因為他做的,是熱帶魚買賣。除了充氧器和過濾器,店里必須燒鍋爐供暖,趙金偉還要另外負擔每月2000元買煤的費用。一個月僅是電費煤費水費加起來就將近一萬元。這筆費用看似很多,但趙金偉一星期的收入,就比這筆費用多出十倍。記者拍攝的三天,就親眼見到他做了超過10萬元的生意。
趙金偉之所以這么能賺錢,還得從四年前,他鉆了市場的一個空子說起。
圖解:
趙金偉七八歲起玩金魚,上學時就開始把自家養的魚拿到市場上買。到了2003年,他在遼寧本溪有了一家自己的養魚場。有一天,趙金偉到110公里外的鞍山,找村里的養魚戶李憲友買魚苗。看到李憲友養的是低檔熱帶魚,趙金偉建議他,養一些能賣出好價的高檔熱帶魚。可趙金偉沒想到,李憲友對他的建議嗤之以鼻。
李憲友:“冬天的取暖解決不了,高檔熱帶魚都得需要二十八九度,三十來度,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現在燒煤煤太貴了。八九百一噸呢,不合適啊。”
夜里三點是鞍山觀賞魚買賣最紅火的時候。趙金偉在這里發現,鞍山的魚市上,買賣的主要是一些溫帶小金魚和低檔熱帶魚。可在東北,也有一些生意人想買高檔的熱帶魚,昂貴的龍魚就是其中之一。
尚波:“我特別喜歡這條魚。龍魚吧,在所有的觀賞魚當中,它屬于品位最高的一種。因為無論是價位,包括欣賞程度都是最高的。有一番成就的人,喜歡養這種魚。”
有人買為什么沒人賣呢?趙金偉發現,像龍魚這樣的高檔熱帶魚,對水溫要求很高,一不注意就死亡了。李憲友這樣的普通農戶,輕易不敢嘗試買賣高檔熱帶魚。
圖解:
作為東北最大的觀賞魚交易市場,鞍山魚市雖然覆蓋面廣,包括了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等各地客商,但客商只能在鞍山進低檔熱帶魚,再去沈陽、天津進高檔熱帶魚。這讓趙金偉看到鞍山魚市的一個空檔。
趙金偉:“我尋思如果要是在鞍山開個這個店,這樣更方便一些,在鞍山就能取到高檔魚,不是很好嘛!”
趙金偉放下本溪的生意,找到交易中心的董事長石全成,想拿下一間店面,專賣高檔熱帶魚。石全成是個生意人,當然樂得市場門面能租出去。但他心里,并不認同趙金偉的做法。
石全成:“第一個費用比較高,再一個從喂魚的餌料,還有其他的養魚設施,包括魚的成本都非常高的,在這,做這個高檔觀賞魚,像還有牽扯到其他的經營,可能市場銷售也不見得十分看好。”
2003年底,趙金偉的魚行開張了,每月他都親自去廣州挑魚,每周分批發送回來,再通過周二的交易日,把魚盡快轉手銷售給各地商戶。這樣的操作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
趙金偉:“羅漢魚昨天賣完今天就得進回來,別的魚還得過兩天才回來。羅漢先回來,主要是它這個頭,它在運輸當中,它有縮頭的現象,得緩兩天才能頭起來,如果趕到禮拜天禮拜一回來的話,頭不起來,顧客不能買。”
圖解:
記者:“每周都這樣循環?”
趙金偉:“每周都這樣,一周接一周這么循環下去,就這么賺點兒利潤。”
趙金偉從廣東進貨,像這種羅漢魚,進貨成本是300多塊,賣給東北地區的客戶每只能賣近千元。趙金偉開始不單擴大進貨量,花50多萬元從廣州進了30多種魚,還投入20多萬元,把店面擴大到150平方米,店里擺了超過170個魚缸。就在這時,市場里的人都不出所料的一件事終于發生了。
員工:“要出故障的話,及時補救可以,用發電機補上,要發現晚的話,魚都死了,缺氧不好使。”
魚缸數量多,用電量大,把魚行的保險絲燒了。事情發生時正是深夜,沒人及時發現這個情況,像這樣用發電機補上。
趙金偉一夜之間損失近10萬元。更嚴重的是,一家魚行短路,連累整個市場電路癱瘓。其他的商戶們也紛紛指責趙金偉。
孫紅:“他家魚多唄,用電量大。結果他家一燒,我們連帶著全燒了。”
圖解:
石全成:“有一戶門臉斷電,影響到其他的門臉也有可能要發生短路現象,這么不單純趙經偉他家,可能其他每一個業主,只要晚上用電,有魚的,可能都要受到損失。”
石全成懷疑過趙金偉的決策,但他作為市場主管,也沒法子把魚市里的經營大戶趙金偉放著不管。石全成決定幫趙金偉一把,給他單獨拉了一根電線。
趙金偉的店里再也沒發生過保險絲燒了的問題,終于可以放手發展。
2005年,趙金偉的魚行初具規模,100多個魚缸里養了將近4000只熱帶魚,品種達到40多種。
趙金偉:“看這個魚須子特別直,鱗片特別亮,后背第6排已經過滿了金色。這魚在魚缸里游,就像一塊金子在游動,知道嗎?你看,金黃色的是不是!”
這種魚叫“過背金龍”,是龍魚中的極品,像這條四個月大小,三兩多重的過背金龍要買到2萬元以上,僅是這種價位的魚在金偉魚行同時就有二十多只。可高檔熱帶魚的價格貴,又是在一個專賣低檔魚的市場做買賣,趙金偉發現,他一下子摸不著市場里這些客商的脾氣了。
員工:“他主要心里就是讓你便宜賣他,他就挑你這個魚的毛病,說這個魚顏色不好,說嘴長得歪了,眼睛斜視下視都有。”
圖解:
來鞍山魚市的進貨商習慣于從鞍山拿價格便宜的魚,進了店里先挑毛病,壓價格。
客商:“25元一只,不能給我?”
趙金偉:“到家都到不了。”
趙金偉覺得不能被這些客商牽著鼻子走,他開始琢磨真正肯下本錢買龍魚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態。來買魚的生意人尚波的幾句話,讓趙金偉重新振奮了精神。
尚波:“龍魚嘛!風水魚嘛!龍魚為大嘛,龍魚為上乘魚,為大,底下可以配一種什么虎魚,或者珍珠紅之類的,所以瞅起來更美觀一些,天龍地虎嘛!”
買這種魚的人要么是進貨的行家,要么是生意做的比較大的人,不在乎價錢,只要喜歡就行。針對這些不懂行,但消費能力強的買家,趙金偉靈機一動,搞起了上門治病的售后服務,還順應顧客討吉利的需要,給觀賞魚“配缸”。
趙金偉:“像龍代表福的意思,泰國虎代表祿的意思,福祿,高官厚祿嘛,壽,就是羅漢了。”
趙金偉提供的銷售服務滿足了龍魚消費者的心理,他的觀賞魚生意漸漸做大,2007年初發展到年銷售觀賞魚70多萬元,品種提高到50多種,包括龍魚,羅漢魚,鸚鵡魚,珍珠紅等等。
圖解:
2007年春天,尚波再次找上趙金偉買龍魚。可趙金偉卻發現,他那套傳統的銷售方法,竟然被一個不足兩毫米的芯片搞得不管用了。
趙金偉:“他說這個魚有沒有芯片啊?我說沒有芯片。說沒有芯片,他就是害怕這個魚不是正規渠道來的,沒有什么保證。”
趙金偉上網搜索,這才搞清楚,尚波要的這種芯片,是馬來西亞出產龍魚時,給魚配的“身份證”,用來印證龍魚的種純度和有沒有進出口權。趙金偉還發現,這種芯片能夠在自己和顧客之間,建立一對一的關系,避免糾紛。為了進一步弄清楚芯片魚的市場,趙金偉去找石全成問個究竟。
石全成:“直截了當問我,整個市場有沒有銷售這個芯片植入這種龍魚,我當時聽趙經偉這么一說,我就直接告訴他了,我說在我們市場,銷售這種,這個芯片 植入的龍魚還沒有出現。”
趙金偉仿佛又看到了一片新的市場空檔。2007年夏天,他踏上去深圳的火車,到一家專門進口馬來西亞龍魚的公司,談芯片魚的代理權。
圖解:
趙金偉知道那家公司在選擇代理時,一向很挑剔。可他沒想到,自己曾經貿然擴張的店面,雖說讓他斷過電,吃過虧,如今竟然幫了趙金偉一個大忙。深圳的公司看到趙金偉的魚行經營規模比較大,設施又很規范,就同意先給趙金偉幾條芯片魚讓他試銷。趙金偉一個星期賣了七條芯片魚,博取了深圳魚行的信任。2007年底,他正式取得了那家魚行的東北代理權。
現在,介紹神秘的芯片魚到底是怎么回事,成了趙金偉賣魚時一個獨特的展示。
趙金偉:“芯片啊,就是把魚麻醉之后,有一種專門打芯片的,就像咱們注射針頭的那種東西,順著魚的,就是魚的肛門頂部那個地方有個鱗片弄進去。”
通過專業的掃描儀,可以從龍魚身上刷到芯片,查到魚的出場編號,顧客可以到馬來西亞那家公司的網站確認魚的真偽。這樣一來,趙金偉賣魚多了一份底氣,到趙金偉這里買魚的,也多了一份放心。記者采訪趙金偉的三天時間,他賣了10萬多元的高檔熱帶魚,至于他到底一年賺多少,趙金偉對我們說了兩個字:“保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評論列表 |
|
|
瑞邁智能科技 2015/11/8 23:49:10 |
|
廣州瑞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公司代理德國DATAMARS公司魚類電子芯片 聯系人:朱慧輝 手機:1871874107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