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阜陽新聞網:2007年,我市漁業生產和漁業經濟健康發展,呈現出生產形勢好、經濟效益好、市場價格好的局面,各項生產指標得到穩步增長,取得了五個新突破。
漁業“三進工程”、富民行動取得新突破。
各地以實施漁業“三進工程”、富民行動為抓手,積極申報一批漁業開發項目,得到了省農委、省漁業局的支持。潁上縣開發焦崗湖1.9萬畝大水面,實行低壩高欄網分割進行蟹、鱖混養。臨泉縣利用境內河道水質良好、水草茂盛的優勢,實施了河蟹進河道工程,年產成蟹36萬公斤,去年產值2000萬元。潁州區三十里河的河蟹養殖、阜南縣的稻田龍蝦養殖、潁上縣的河道龍蝦養殖都獲得成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漁業示范區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市按照“抓基地建設、促規模效應”的思路,不斷優化產業鏈條,形成了八大漁業生產基地。截至2007年底,八大基地共實現養殖面積12萬畝,漁業產量、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2%、35%。
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新突破。各地加強市場監管,定期或不定期對漁需物資市場進行檢查,對六個水產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進行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查,確保養殖的水產品質量合格。積極推廣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技術和生態養殖技術,制定推行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低洼地開發取得新突破。各地根據統一開挖標準塘的模式,實行大面積筑壩成圍,進行河蟹、青蝦養殖或魚種培育,成效明顯,群眾的開發積極性空前高漲。臨泉縣谷河沿岸群眾開挖低洼地,筑塘2000多畝,進行蟹鱖混養,畝產成蟹45公斤,鱖魚10公斤,畝均純收入達2000元。太和縣桑營鄉利用一塊220畝的低洼地筑壩成塘進行高密度水產養殖,全部實行機械化操作,全價顆粒飼料養殖,畝產商品魚1500多公斤,產值3000多元。
休閑旅游漁業取得新突破。全市各地根據本地特點,積極做好休閑旅游漁業的文章。潁上縣八里河觀光漁業在皖北乃至全國打響,節日最高總門票收入300多萬元,創造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潁州區觀賞魚養殖步伐加快,養殖面積近50畝,年產各類觀賞魚300萬尾。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