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6-24訊 南美白對蝦是紹興縣近年新引進的水產養殖品種,2000年試養獲得成功后,養殖面積逐年擴大,今年紹興縣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面積近7000畝(尚不包括與其它水產品混養的面積)。
做大做強優勢品種無疑是實現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一件喜事,但南美白對蝦集中上市的生產特點在目前加工環節沒有相應發展的情況下,其市場前景已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
去年紹興縣的南美白對蝦基本在本地市場銷售,上市初最高售價達32元/公斤,上市集中期僅售16元/公斤。而今年由于生產量的劇增,對本地市場的沖擊會更大。據了解,縣內一些養殖大戶對產品的銷售雖有所思慮、有所動作,包括與一些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達成承諾性購銷意向等,但基本是"落而不實",處在"走一步看一步"的狀況,抱著"船到橋門自會直"的僥幸心理。"蝦多傷市,蝦賤傷漁(民)"的危險性在增大。
如何規避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首先要強化市場風險意識。必須清醒地看到非典疫情已經給水產品的出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同時要充分認識到非典的滯后效應。進一步強化市場先于生產的理念,抓住時機,千方百計地了解市場、拓展市場。其次是加強規范化生產,確保水產品質量。南美白對蝦在國際國內市場總體上有一定的需求缺口。在國內外對食品質量安全已高度關注的今天,質量是生命力,質量是競爭力,質量就是市場。要充分共享現有的"鑒湖"牌商標資源,提高漁民的組織化程度,規范生產操作規程,記錄生產日志,嚴格投入品--飼料、魚藥等的使用和建立完整的使用情況檔案,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奠定拓展市場的基礎。第三是積極發揮紹興縣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作用,引導、鼓勵利康食品等水產品加工企業關注、開發南美白對蝦的加工項目,增加加工內容,為減輕養殖生產風險發揮積極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