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6月2日,記者隨全市漁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會的代表們在觀摩新沂、邳州等地的漁業養殖基地后,來到了我市重要的觀賞魚基地———銅山縣大廟鎮西賀村。
在600畝連片養殖水面前,記者頓感神清氣爽。沿一方方按品種分開飼養的魚池看去,每方池子里嬉游著身姿各異、不同色彩的大小金魚群。據隨同觀摩的大廟鎮觀賞魚養殖協會副會長王繼龍介紹,這里的金魚品種達15大類數百種,年銷金魚1500多萬尾,其中有800萬尾外銷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總收入超過1500萬元。
王繼龍告訴記者,西賀村農民能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金魚養殖產業,市林牧漁業部門制定的“七大工程”發揮了作用。據了解,制定于去年初的“七大工程”分別是觀賞魚創優工程、設施漁業倍增工程、湖庫漁業增效工程、漁業加工增值工程、質量品牌創建工程、休閑漁業拓展工程和創匯漁業開拓工程。“七大工程”的實施,不僅增強了全市漁(農)民對發展特色漁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全市漁業生產發生質的飛躍。
市林牧漁業局漁業處處長周光輝介紹說,“七大工程”的推出體現了三大新亮點。一是地方特色日益突出。目前,全市觀賞魚養殖面積達125萬平方米,成為全國五大觀賞魚基地之一,觀賞魚養殖面積和產量位居全省首位,發展觀賞魚養殖在城郊、銅山、邳州等地已形成當地的主導產業。二是漁業收益大幅增加,使畝平均收益達到1萬元左右,比調整前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睢寧、新沂養殖的烏鱧,畝收益達2萬元以上;豐縣和沛縣養殖的革胡子鯰,畝收益達到4萬-5萬元。三是促進了產業化發展。全市至今已建成的休閑漁業基地十多個,實現年產值1690萬元,初步形成了湖區、水庫、煤礦塌陷地、漁場等多種形式的休閑漁業觀光帶;新增水產品加工企業兩家,使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達到6家,水產品加工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徐州日報)
南方漁網編輯:李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