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23訊 廈門的海域使用,以海水養殖歷史最為悠久,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據清朝年間《廈門志》記載,早在300多年前,廈門沿海就出現“蠔提、魚籪、蚶田、蟶淑、瀕海”之鄉,劃海為界的耕海盛況。
截至2001年底,廈門水產養殖用海面積達到12148萬平方米,包括淺海養殖2751萬平方米、灘涂養殖6909萬平方米、港灣養殖2488萬平方米。2001年,廈門市水產總產值16.97億元,占廈門市大農業產值的將近一半,其中海水養殖產值達12.05億元。
西海域整治面積約70.84平方公里,海域內共有網箱養殖55154箱,淺海吊養4595畝,灘涂養殖23145畝。涉及我市4個區、8個鎮(街道)、25個行政村(居委會)。目前,養殖網箱、淺海吊養、灘涂圍網養殖全都完成拆除,整治的西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