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29訊 今年以來,全國漁業系統堅持"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圍繞結構調整和漁民增收的中心任務,主攻養殖,緊縮捕撈,擴大遠洋,深化加工,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著力抓好關鍵環節,在面臨非典疫情等不利情況下,漁業和漁區經濟仍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據統計,1-6月,全國水產品總產量1859萬噸,同比增加3.85%,其中海水養殖產量459萬噸 ,增長6.54%;淡水養殖742萬噸,增長7.84%;海洋捕撈581萬噸,同比下降2.95%;淡水捕撈78萬噸,增長6.08%。上半年全國水產品出口92.8萬噸、23.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和16.3%,實現順差12.9億美元,同比增加29%。
(一)水產養殖業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繼續推進農業區域布局調整,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的要求,各地紛紛制定水產發展中長期規劃,將水產養殖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漁農民增收的重點來抓。1-6月,全國養殖面積增加達665萬公頃,同比增長3%;淡水苗種產量增加41%,投放量增加9%;水產養殖產量達到1201萬噸,同比增長7%。
(二)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漁業發展行動計劃》和《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區域發展規劃》的實施,各地加快發展名特優新水產養殖業、休閑漁業和水產品加工業,漁業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海洋捕撈繼續實現負增長,遠洋漁業發展加快,外派漁船增多,上半年全國遠洋漁業總產量46萬噸,總產值31.5億元。
(三)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經過"氯霉素"事件和非典疫情,漁業行業的質量安全意識空前提高,各地基本上實行了水產品生產全過程安全管理,部分地區還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上半年制修訂了一批水產種質標準和技術標準,加快了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建設,水產品藥殘抽檢力度進一步加強。在農業部第一批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有84個水產品通過認證,占申報水產品總數的73%。
(四)水產品出口總體呈現增長勢頭,進口保持平穩。據海關統計,1-6月份,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出口額分別為92.8萬噸和23.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和16.3%;進口量、進口額分別為107.6萬噸和10.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4%和上升0.8%。其中,1-3月份出口增速逐漸放緩;4月份,受"非典"疫情的影響出口出現大幅負增長,出口額同比下降了26.1%;進入5-6月份,出口形勢出現明顯好轉,6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22.7%。
(五)漁業科技服務力度加大。各地結合"農業科技年"活動,圍繞漁業結構調整、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等,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服務活動。江蘇省積極穩妥地推進漁技推廣體系改革,建立以漁技推廣機構為主體,專業協會、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為補充的漁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江西省以水產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為主線,重點推廣了河蟹、黃顙魚等10個新品種和無公害養殖等10項新技術;湖北省采取上下聯動多種形式送科技下鄉,深受漁民歡迎。
(六)積極地應對非典疫情的影響。非典疫情對苗種銷售、水產品流通、內外貿易、招商引資、休閑漁業等影響較大。疫情發生后,我部下發了《關于加強漁業生產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漁業行業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指導各地在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將"非典"對漁業的影響降至最小。各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轉換工作方式,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多種措施降低"非典"對漁業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