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據海關統計,今年1-6月,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出口額分別為103.5萬噸和29.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25.4%;進口量、進口額分別為124.1萬噸和13.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4%和24.1%。實現貿易順差16.2億美元。
一、基本情況
(一)一般貿易穩步增長,加工貿易發展迅速。1-6月份,一般貿易出口量62.8萬噸、出口額16.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1%和21.8%,占出口總額的56%。對蝦、鰻魚、大黃魚、羅非魚仍是一般貿易出口的主要品種,出口額分別占到一般貿易出口額的31.5%、18.2%、4.2%和4%,合計占一般貿易出口額的57.9%。由于近海漁業資源衰退,而養殖水產品存在一定的質量風險,眾多水產加工企業開始轉向利用國外漁業資源,發揮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展水產品來、進料加工貿易。上半年全國加工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額達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2.3%,占水產品出口總額的比例由去年的35.6%上升至41.4%,有利推動了我國水產品出口的增長。來進料加工魚片仍是加工貿易出口的主要品種,出口量22.3萬噸、出口額5.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3%和23.6%。
(二)鰻魚和對蝦仍是出口的主要品種。今年上半年,除冰鮮魚外,其他各大類水產品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活鰻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量8596噸、出口額688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0.3%和256.4%;烤鰻出口在經歷“恩諾沙星”事件后,上半年出口形勢明顯好轉,出口量3.9萬噸、出口額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8%和40.1%。由于對養鰻場和加工廠實行了“一對一”的管理方式(一家養鰻場只能對一家烤鰻廠供貨),烤鰻出口量得到了控制,出口價格大幅回升,同比上漲了35%。
對蝦出口市場多元化使我國對蝦出口未因美國反傾銷制裁而停滯,1-6月份,我國對蝦出口量6.2萬噸、出口額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2.2%和36.7%,但增速有所放緩。美國是我對蝦出口的主要市場,2003年對美出口占我對蝦出口總額的43.4%。今年1-2月,為抓住美對我對蝦征收反傾銷稅前的最后時機,國內對蝦出口企業集中對美出口對蝦1.1萬噸,出口額達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1%和66.7%,其中2月份當月出口量和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87.8%和320.5%。進入3月以后,美對我對蝦反傾銷制裁產生了明顯影響,使我對美出口大幅下滑。3-6月份,我對美對蝦當月出口額分別同比下降40.7%、53.1%、83.4%和83.9%。與此同時,我對蝦出口企業加大了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上半年對日本、香港、東盟、澳大利亞和韓國的出口額分別達到0.5、0.5、0.16、0.13、0.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31%、465.9%、93.5%、852.2%和207.05%。
(三)對日、韓、歐出口持續增長,對東盟出口明顯增加,對美出口逐漸放緩。1-6月份,我國對日、韓、美、歐四大市場出口量分別為33.5、20.9、14.3和11.2萬噸,出口額分別為13.6、3.92、3.89和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1%、23.3%、5.2%和17.7%。對美出口由于遭遇對蝦反傾銷制裁,從1-4月份,出口額增幅逐漸放緩,5-6月份,出口額出現大幅負增長,分別為-18.2%和-22.4%。由于從今年起中國—東盟自貿易區“早期收獲”產品開始大幅降稅,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水產品出口明顯增加,出口量5.2萬噸、出口額950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3%和50%。另外,由于對美對蝦出口難度加大,我國企業紛紛開拓他國(地區)市場,上半年對澳大利亞、俄羅斯和香港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53.2%、40%和39%。對“日美韓歐”四大市場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3.8%降至81.7%,下降了近2個百分點,出口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
(四)主要省份水產品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1-6月,山東、廣東、福建、浙江和遼寧的出口量分別達到39.1、14.7、11、13.5和16.4萬噸,出口額分別為9.8、4.7、4.4、4.2、3.9億美元,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4.8%、31.8%、48.6%、24.9%和26%。山東的來進料加工魚片、廣東的對蝦、鰻魚和羅非魚、福建的烤鰻、浙江的深加工軟體類產品和黃魚、遼寧的凍魚片和裙帶菜出口均有較大幅度度增長。
(五)進口增速較快,三文魚、海參、龍蝦和金槍魚罐頭進口增幅較大。1-6月份,扣除來進料加工原料和魚粉進口,我國實際進口水產品23.5萬噸用于國內消費,僅占我國水產品進口總量18.9%(不含30萬噸運回國內的遠洋自捕水產品),進口量較大的品種為:凍帶魚2.4萬噸、凍鯡魚1.9萬噸、凍小蝦2萬噸、頭足類2萬噸、海藻類0.67萬噸。三文魚、海參和龍蝦和金槍魚罐頭進口增幅較大,進口量分別為1641噸、1335噸、986噸和445噸,同比分別增長7.2倍、1.7倍、37.4%和55.6%。而龍蝦和金槍魚罐頭的增加量主要來自于東盟,同比分別增長7.8倍和50.7%,主要原因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早期收獲”產品關稅大幅下調。
二、水產品出口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形勢展望
我國水產品出口市場相對集中、原料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仍然存在,出口組織化程度低、缺乏行業協調自律的問題尤為突出。近3年來,我國對蝦出口激增,造成低價惡性競爭。美對我對蝦實施反傾銷制裁的教訓十分深刻。必須加快出口組織化建設,加強行業協調自律,否則其他優勢出口品種也有可能面臨與對蝦同樣的厄運。反傾銷和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兩種貫用的貿易保護手段,直指我國水產品出口的兩大“軟肋”——水產品出口行業自律性差和養殖水產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并將長期困擾我國水產品出口的發展。
世界經濟溫和復蘇、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和東盟“10+1”等區域性貿易協定的生效為我國水產品出口增長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國際市場對我國水產品的需求會有相應增長;歐盟委員會于7月16日決定解除對我國蝦類和養殖水產品的進口禁令,為我水產品尤其是對蝦出口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對蝦反傾銷制裁的壓力。但歐盟蝦類產品市場容量有限且趨于飽和,并對我國產品采取嚴格的“批批”檢驗措施,我國蝦類產品要順利進入歐盟市場尚存在一定難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