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臺山市鰻魚養殖在全國可謂名氣不小,去年該市鰻魚養殖總產量達到5萬噸,約占全國鰻魚總產量的60%,成為全國鰻魚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縣(市)?墒,擁有良好自然條件的臺山人并不滿足,他們已上報農業部,準備以端芬鎮龍舟灘為中心的1萬多畝的連片鰻魚養殖區申請成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鰻魚養殖示范區。
據介紹,隨著鰻魚養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養鰻已成為該市漁業生產的支柱產業,目前該市鰻魚養殖面積達到5.2萬畝,共有鰻魚養殖場57家。鰻魚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不但提高了鰻魚塘所在地農民的收入,還為鎮級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F在,5.2萬畝鰻魚塘主要分布在四九、沖蔞、都斛、斗山、端芬、海宴、汶村、深井等8鎮,其中斗山鎮養殖面積達2萬畝。
把低產咸圍改造成鰻魚塘
臺山市5.2萬畝鰻魚塘絕大多數由低產咸圍和低產田改造而來。海宴鎮的養鰻場連片面積在1萬畝以上,是臺山市第二大鰻魚生產基地。都斛、深井、汶村等鎮也成功將部分低產魚塘和丟荒地開發改造成鰻魚塘。
海宴鎮聯合村委會從2004年開始對村里的低產咸圍進行改造,如今該村委會擁有鰻魚塘2000多畝。聯合村委會黨支部書記伍健生說,自從改造以來,最明顯的就是村里集體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未改造前的低產咸圍承包價每畝150多元,價格較低,但養殖老板都說虧本,無法按時繳納承包款,改造后每畝的承包款上升到200多元,僅此一項村委會集體收入就增加了12萬多元。伍健生說,村里的集體收入增加后,村里有了更多的財力來發展生產,改善村容村貌。村委會在2004年將鰻魚塘承包收入中增加的12萬多元用來興修水利設施,促進農民增收。
海宴鎮一位干部說,過去該鎮1萬多畝魚場及灘涂都是咸水養殖,咸圍周邊的耕地容易出現反咸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產量,如今將低產咸圍改造成鰻魚塘后,鰻魚塘的水都是淡水,使靠近鰻魚塘的耕地糧食產量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與海宴鎮不同的是,斗山鎮絕大部分的鰻魚塘則是來自反咸反酸田改造而來。據了解,這些田每造每畝純收入在300—600元之間,而且不算人工,而該鎮新增鰻魚塘的承包價格每畝在500—600元之間,相比較還是改造成鰻魚塘合算。
流通加工體系日益完善
雖然臺山市鰻魚養殖規模較大,產量較高,但是流通加工體系的建設滯后。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鰻魚運到順德、中山、廣州和福建、江蘇等地的鰻魚加工廠,加工成烤鰻或直接以活鰻形式出口日本及歐美。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僅僅養殖鰻魚無法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稅源。2003年,我國免除了農業特產稅等稅種,興辦鰻魚加工體系,才能有效拓展稅源。該人士說,諸如建設烤鰻加工廠,當地不但可以征收基建稅和地產稅,等建好后還可以進一步開拓稅源。
據了解,臺山市綠源水產貿易有限公司是該市目前技術較為先進的一家鰻魚深加工企業。該公司建立了先進的電子檢測監控系統,對鰻魚養殖、加工各環節實行全程自動監控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并且通過了ISO9000、HACCP體系認證,其產品取得免檢直接出口的資格,成功創出名牌企業,成為斗山鎮納稅大戶。在該公司的輻射帶動下,斗山鎮已經逐步形成集群經濟,徐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飼料加工廠、閩華水產有限公司、田稠老白海鮮飼料加工有限公司等相繼落戶。記者還了解到,沖蔞鎮目前也計劃興辦一家鰻魚加工企業,海宴等鎮都在爭取興辦烤鰻廠。隨著鰻魚流通加工體系的日益完善,臺山市鰻魚養殖朝著基地化、規;、產業化的方向發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
臺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鰻魚養殖作為漁業生產的一項優勢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流通渠道不夠寬,加工企業少。該人士表示,今后該市將繼續大力扶持鰻魚產業的發展,進一步開放鰻魚流通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辦幾家活鰻包裝廠和烤鰻深加工廠,以加工促養殖。爭取組建幾家像臺山市綠源水產貿易有限公司一樣的大型水產貿易公司,實行“公司+農戶”產、工、銷一條龍式生產,全面提升鰻魚產業的檔次和水平,促進漁業產業化的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